华商网讯 5月15日,中拉互联网发展与合作论坛在西安开幕,来自拉美多国的政府、企业及教育界代表共聚一堂,探讨数字时代的合作机遇。来自乌拉圭萨尔托市的英语教师丹妮拉在论坛期间接受华商国际传播中心记者采访,分享了她对中拉数字合作与教育交流的深刻感悟。她表示,中国向乌拉圭“敞开了友好的大门”,而此次论坛的收获将助力其回国推动网络安全教育。
中国向乌拉圭敞开友好大门
丹妮拉在采访中表示,此次西安之行让她亲身感受到中拉数字合作的深远意义。她提到,乌拉圭虽是一个小国,但与中国建立了坚实的国际关系。"作为普通市民,我们真切感受到中国的热情与开放。这里的快速发展令人惊叹,而论坛为我们提供了双向学习的平台——既分享乌拉圭的经验,也吸收中国的创新成果。"
丹妮拉特别强调,中国在数字领域的成就让她印象深刻。“乌拉圭正努力提升民众的数字素养,尤其是网络安全意识。中国在这方面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她举例称,论坛期间参与的“共同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分论坛和网络安全研修班,让她深入了解了中国在数据保护等领域的实践,“这些知识将直接助力我的教学工作”。
把中国经验带回乌拉圭课堂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丹妮拉认为技术赋能教育是中拉合作的重要方向。她表示,回国后将把论坛中学到的网络安全知识融入课程。“我会向同事、学生和朋友们分享中国的技术方案,比如如何安全使用人工智能工具、保护个人隐私数据等。
从中拉论坛的会场到乌拉圭的课堂,丹妮拉的故事正是“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生动缩影。随着中拉数字合作走向深入,如她一般的“桥梁”建设者,正将技术合作的种子播撒进教育、文化等更多领域,让数字发展的机遇真正跨越山海、惠及民众。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