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张志义:尚义书画院院长
位于尚义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南门一角,有一处不起眼的书画院,在这间70平方米的屋子里,密密麻麻地挂着上百幅书法作品,篆隶楷行草皆位列其中,一幅幅作品行云流水,一问才知,是出于同一人之手。看着眼前瘦瘦高高,穿着朴素的老人,竟是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张家口市书法协会常务理事。
他叫张志义,今年68岁,出生于一个不起眼的农村家庭,却在小学启蒙写仿作业中,被老师的朱批红圈所鼓励,从此与毛笔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每周书写黑板报,还是腊月二十九为全村人写春联,都成了他练笔的好机会。小的时候,为了离真正的书法更近一步,他曾寄信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索要过学习资料,自己到书店购买过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碑》、颜真卿的《颜勤礼碑》《祭侄稿》、王羲之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兰亭序》《十七帖》、王献之的《玉版十三行》、赵孟頫的《胆巴碑》《洛神赋》,张旭《古诗四首》、怀素《自叙帖》还有《曹全碑》《张迁碑》《石门颂》等各种碑帖,仔细观察字帖上每一个字的笔画形态,结构比例。为了写好每个字,他常常反复练习几十遍甚至上百遍,有时练的手臂酸痛,也不肯停手,甚至在睡觉时,也要在被子上用手指划拉一会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的书写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他总戏称自己是“草根书法家”,然后正是他的勤奋,1994年尚义县成立第一届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时,他被选举为尚义县书法家协会主席。
面对如此重任,如何将全县的书法事业发扬光大,成了他最大的心病。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对全县书法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梳理,并研究对策。自编书法讲义,从笔法、结构,章法等编写实用的、通俗易懂的、便于理解的教材,并亲自走进学校、单位进行授课辅导。为了培养青少年学习书法的兴趣,他积极与学校合作,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书法基础,进行不同层次的讲授辅导。还对成年书法爱好者分期进行公益培训,使学习书法的人越来越多,热情也越来越高。
每年他都要组织开展五次以上的书法笔会和两次以上的大型书画展,还与外省和周边县联合举办了各类书画邀请展,努力提高全县书法整体水平。为了加强书友之间的艺术交流,他还筹建了尚义书画院,搭建交流平台,为书法爱好者提供切磋技艺的场所。先后与北京、甘肃、天津、广州、山东、山西、吉林等地书法家在尚义进行书艺交流活动,开辟了与县内外书画艺术相互交流的先河,提高了尚义知名度。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六十年漫长的学书生涯中,张志义靠着一股执着信念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刻苦自学,集腋成裘,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
在硬笔书法上和软笔书法上,他先后获得了各种奖项近百次。传略和作品被编入《中国硬笔书法家精品》《中华百年人物篇》等三十余家典籍,有的作品还多次在海内外展览收藏。并出版了《张志义书法作品集》,与人合著的《墨舞留丹——草书符号辨析》专著。由于他在书法领域的不懈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他还先后被河北省委宣传部授予“燕赵文化之星”称号,河北省德艺双馨文化艺术名家。
愿做墨海弄潮泛舟人,这一切,源于热爱,但不止热爱。张志义,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他对书法的感悟。
(河山新闻记者 武殿森 通讯员 史惠英)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