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热力、电力之后,算力这一新的关键生产力正在加速释放。
已建成数据中心48个,投运标准机架78万架,算力总规模超过20万P,平均PUE 1.20以下……10月17日,在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一个个数据展示着张家口算力产业的发展成果,现场展厅里各种各样的算力应用场景令人眼花缭乱,展现着张家口以绿电为基、数据为脉、AI为翼,数字与实体深度融合的全新变化。
“绿能”“数能”双向奔赴
张垣大地,天高云阔。一排排风机巍然耸立,一片片光伏熠熠生辉……
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4300万千瓦的新能源装机总量、每年超700亿度绿电的输出,让张家口“用绿电算数据”成为现实。
背靠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借势“东数西算”工程历史机遇,多项利好因素加持下,注定张家口大数据产业追“新”逐“绿”,算力发展含绿浓度更高。中明能源、合盈数据、阿里巴巴、腾讯云等一批数据中心“源网荷储”“绿电直连”项目相继实施,“绿能”与“数能”实现双向奔赴。
数博会上,腾讯、世纪互联、中联数据、明阳智慧4家企业也带来了硬核成果:腾讯展示新一代数据中心与政务大数据场景,世纪互联携超6万P算力规划项目亮相,中联数据呈现蔚县绿色智算基地的规模优势,明阳智慧则带来智慧风电与“源网荷储”一体化方案。
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销售收入642亿元,数据中心耗电量60.76亿度。今年上半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销售收入达到421亿元,同比增长39.5%,数据中心耗电量40.71亿度,同比增长约50%,预计年底产业营收可突破850亿,逐渐逼近千亿行业大关。
而全市算力企业绿电使用比例已达30.8%,并持续上升。充足的绿色能源已成为大数据产业不断壮大的坚实后盾,“绿色供能+绿色用能”的路径再次构建起我市绿色发展的新引擎。
数据聚变 价值释放
随着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算力应用的新模式、新业态正加速涌现。
小到生活中的每一次人脸识别、视频播放,大到地质勘探、高端制造,都能通过数据“算”出来。无处不在的“算力”,正成为激活数据要素潜能、驱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新引擎。
“数博会”上,我市刚刚成立的数字集团围绕“可信数据空间”“人工智能服务”等核心领域,集中展示了具有引领性和实用性的数字化成果。现场通过互动演示,生动呈现智能问答、智慧公文等成熟AI应用的实际操作流程与效能,全方位展示数字集团在降低人工智能技术使用门槛、赋能政务与产业智能化转型方面的综合解决方案与服务能力。
“未来,算力将像水、电一样,成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与算力相关的数据要素将有广阔发展空间。”市数字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数字集团发布了全省第一个数据可信数据空间和数据流通服务支撑平台,还建成京津冀枢纽节点算力监测调度平台,接入医疗、民生、企业等公共数据资源近10亿条,开发数据产品10个。建设“医疗影像高质量数据集”,获得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垂直大模型应用大赛优秀奖。在全省率先实现人工智能在社会治理、政务服务领域应用,已经有100多个人工智能体服务政府机关,800多个人工智能体在警务领域实现应用。
在数据归集领域,我市已编制5.8万余条数据目录,归集政务、公共、社会数据超2093亿条,为数据价值化打下坚实基础。让“数据多跑路”成为城市治理的常态。
赋能百业 繁荣生态
智慧互通“卧龙视频分析魔盒”,通过无缝接入现有监控相机资源,核心功能涵盖多场景异常事件精准识别,异常停车、行人非法闯入、烟雾火灾预警、交通拥堵缓行……为智慧高速公路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安全防护体系。
5G智能安全帽搭载工业级高清摄像头和5G/WIFI网络,具有录像存储、视频通话、语音对讲、GPS定位、保护预警等功能,可用于地面车间及煤矿井下工况下,实现远程指导及可视化管理等场景。
算力快马加鞭,浸润千行百业,为张家口转型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在悄然编织着一幅未来的智能图景,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目前,算力已深度赋能我市六大产业,为冰雪经济、体育文化旅游、可再生能源、现代制造、绿色农牧等产业升级插上翅膀,催生出新业态、新模式,释放出强劲发展活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我市一些企业已经瞄准未来赛道:猿始人一体化数据采集平台、浙江飞图影像医疗系统赋能智慧医疗;三合智义大型应急救援无人机构建低空安全屏障;启点职业学校打造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等实训基地,为产业培育后备力量。张家口数字经济产业园已引入近百家上下游企业,这片“产业森林”,正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从绿色算力的坚实底座,到数据价值的创新释放,从民生服务的温度传递,到产业生态的蓬勃生长,张家口正以开放的姿态拥抱算力时代的到来。(王大庆 郭霞 刘源 武剑)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