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国内首个风电、光伏、储能一体化的数据中心微电网项目在怀来成功落地;中明算力中心项目建设现场机器轰鸣,机房内机柜及配套设施正进行最后调试;康保县鸿蒙氢能电源项目车间,氢燃料电池组件正有序组装;涿鹿县新能源商用车项目首辆样车下线测试……
“十四五”期间,我市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紧紧围绕城市功能定位、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招商引资为“生命线”,以项目建设为“主引擎”,通过完善机制、招大引强、强化服务,推动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深度融合、同向发力,累计完成重点项目投资约1590亿元,2022年以来签约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1354个,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机制筑基,下好招商“一盘棋”
招商引资决定了一个地方未来发展的增量,谁拥有优质的增量,谁就会抢占先机、把握主动、赢得未来。我市坚持以上率下,把招商引资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和重要引擎,牢固树立“以招商引资论英雄、以项目建设论成败”的鲜明导向,连续多年高规格召开了全市招商引资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建立了分级调度机制。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
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我市搭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招商引资保障体系,让招商工作有章可循、高效推进。
走进市投促局办公室,桌上的“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台账”格外醒目,红黄绿三色标记清晰标注着项目进度。“我们每周都会汇总县区上报的难题,像土地审批、政策兑现这些‘卡脖子’问题,会第一时间交给相关部门限期解决。”工作人员指着台账中总投资90亿元的沃尔沃新能源汽车改扩建项目介绍,全过程的实时服务,确保了该项目2023年9月份正式量产,12月开始形成日均下线1000辆、外运1000辆、出口1000辆的可喜场景。纯电动车的下线,实现了我市汽车产业由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车的“变道超车”,成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里程碑。
这样的高效联动,源于我市构建的全方位保障机制。在统筹调度上,市政府主要领导定期听取整体工作,分管市领导分县区细化部署,市投促局聚焦考核重点,累计召开专题会议48次;“红黑榜”周通报与“飞书”动态晾晒机制更让招商进度“晒在阳光下”,编印的121期简报、发布的300余条工作动态,让各县区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队伍建设同样是机制保障的关键。2023年,我市组织多名招商干部赴浙江、苏州等地培训考察,中煤张煤机公司的智能生产线让桥东区招商局的小李印象深刻:“看到8兆瓦超长运距智能刮板输送装备实现全国产化,才明白‘懂产业才能招好商’。”如今,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教”,我市已举办“招商微学苑”“擂台赛”等活动63期,近万人次参训,培养出一批能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的“招商尖兵”。
产业聚能,锚定赛道“招龙头”
招商引资,是一个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更是发展的后劲所在。在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招商引资如何实现从“量变”到“质变”?我市招商人心中有本“账”。
在怀来,合盈数据(怀来)科技产业园内“绿电聚合供应”模式已生动实践,其在我市多地建设新能源电站,年新增新能源发电量达130亿千瓦时,满足产业园算力集群超1G W负荷规模,真正实现从算力到绿色算力的转型升级。去年,腾讯在怀来成功落地了国内首个风电、光伏、储能一体化的数据中心微电网项目,“绿电”已经占年度用电量的71%。目前,我市6个项目入选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名单,充足的绿色能源已成为大数据产业不断壮大的坚实后盾,“绿色供能+绿色用能”的路径再次构建起我市绿色发展的新引擎。
“围绕主导产业招大引强,才能让产业从‘单点突破’转向‘集群发展’。”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市紧扣新能源、大数据、装备制造等赛道,推动招商引资从“量的积累”向“质的跃升”转变。2022至2024年,六大产业签约项目占比连续三年超60%,其中新能源、大数据类项目256个,占签约总数的21.37%。
在经开区,总投资200亿元的中明算力中心项目建设现场机器轰鸣,机房内机柜及配套设施正进行最后调试,项目负责人说:“从2024年签约到一期即将投产,仅用10个月就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见效’,投产后将新增2万P智能算力,让张家口算力规模再上一个台阶。”而在康保县鸿蒙氢能电源项目车间,氢燃料电池组件正有序组装;涿鹿县新能源商用车项目的首辆样车已下线测试——一个个龙头项目的落地,让张家口新能源、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加速成型。
招商方式的创新更让“朋友圈”不断扩大。依托纪念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一周年暨后奥运经济发展项目签约等活动,我市成功吸引多家冰雪装备企业入驻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截至2024年,园区签约项目达58个,注册企业48家,卡宾滑雪的“鲲鹏S U8”造雪机更在陶瓷喷嘴等关键部位实现自主创新,比肩国际尖端品牌;与上海城市投资联盟合作的“基金+项目”对接会,为约30家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让更多项目从“纸上”落到“地上”。
服务提质,增强助企“软实力”
2025年1—7月我市重点项目建设“量质齐升”,推进态势强劲,累计完成投资203.4亿元,投资落地成效显著。全年计划开工的65个项目中,已有63个顺利启动,开工率超96%,实现“应开尽开”的良好开局。
“以前办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要跑好几个部门,现在通过‘企服码’平台,在家就能提交材料,几天就拿到了营业执照。”宝德数坝数字产业(河北)有限公司负责人拿着手机感慨。该公司2021年5月落户桥东区,很快建成全自动化产线1条、半自动化产线1条,同年9月,作为我省首条本地化生产的服务器在这里正式下线,填补了全省大数据产业链装备制造空白,这背后是张家口“数字赋能+精准服务”的支撑。
如今,在全市推广使用的“企服码”智招大数据平台,已完成意向企业评估4600余次,筛选重点目标企业4200余次;全市产业生态服务平台更录入资源数据4463条、发布招商项目152个,成功为5个重点项目匹配资源。数字赋能之外,金融支持同样“解渴”。我市出台《金融支持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作机制》,让企业很快与相关银行对接信贷支持,让生产线实现满负荷运转。
基础保障的完善更让企业安心发展。围绕光伏、风电、汽车等产业,我市绘制了51个细分领域产业链图谱,编制的《张家口市投资创业服务指南》让企业一目了然;“智投张垣”平台改版升级后,企业可在线查询政策、对接资源。
普惠的政策、高效的服务、良好的环境既是优化营商环境的“软实力”,也是助力招商引资的“硬实力”。走出去、创新路,引进来、共发展。眼下,我市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的“双轮”正加速转动:张家口烟厂易地技术改造、兆铭新建汽车冲压零部件总成等一批重点项目,严格按照规划节点稳步开工,将进一步补链强链、壮大产业集群。康保县可再生能源制氢和液化工厂、尚义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繁忙,各建设单位挂图作战、高效推进,以“快建设、早投产”为目标,全力推动项目从“施工图”变为“实景画”。 (郑媛媛)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