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从中医的角度,学一学秋季登高的运动之道。中医认为,秋季气候由热转寒,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应顺应自然,从夏天的宣泄转为秋天的收敛。运动时若像夏季一样追求大汗淋漓,会使人体阳气过度外泄,不利于秋冬季节的阳气收藏,可能导致秋冬季节更容易感到疲劳、怕冷或感冒。因此,秋季运动应以微汗出为度,感觉身体发热、微微出汗即可,切勿大汗淋漓。
膝为筋之府,肝主筋,肾主骨。《黄帝内经》云“膝者筋之府”,膝关节是全身筋脉汇聚的地方。肝主筋,肾主骨,膝关节的健康与肝肾功能密切相关。登山,尤其是下山时,膝关节要承受身体重量3—4倍的压力,对筋和骨的损耗很大。若过度损耗,会伤及肝血、肾精,可能导致膝盖酸痛、无力,甚至引发慢性损伤。因此,保护膝关节不仅是现代运动医学的要求,更是中医养生的核心要义。
登山前充分热身,能有效唤醒身体,预防扭伤和拉伤。重点拉伸肝经和胆经。动作要领: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向前。吸气时双臂举过头顶,呼气时一手滑向小腿外侧,身体向一侧弯曲。另一只手臂向上延展,目光看向上方指尖。感受从脚踝、大腿外侧、腰部到腋下的整条侧面线的拉伸。吸气回正,呼气换另一侧。注意保持骨盆中立。做一做弓步压腿、活动脚踝和膝关节(顺时针、逆时针转动膝盖),让关节分泌滑液,减少磨损。
登山过程,速度均匀。切忌一开始就猛冲,应采用小步慢走、匀速上行的策略,这样最节省体力,对心肺的负担也最小。按揉穴位,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按压此穴能强健脾胃功能,为身体提供源源不断的气血能量。委中穴:在膝后侧,胭横纹中点。按揉此穴可有效缓解腿部疲劳、放松膝关节周围的筋脉。阳陵泉穴: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此穴为“筋会”,按摩、点压此穴,专治各种筋病,如拘急、痉挛、疼痛等;同时可增强腿部肌肉弹性,缓解肌肉酸胀沉重。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山时膝关节承受的冲击力更大。建议使用登山杖,它可以分担至少30%的腿部压力,为膝盖提供有力支撑。切忌奔跑下山。应侧身下山。下山可采用“Z”字形路线,慢慢下行,以减小膝关节的弯曲度和冲击力。
要及时擦汗,切勿贪凉,自带保温杯,饮用温水。
大多数体质健康者都适宜登山,尤其推荐情绪郁结、久坐少动的上班族,登高望远可舒畅情志、活络气血。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如高血压、冠心病),重度肥胖者,患有膝关节疾病及腰椎疾病的人群建议不要选择登山项目。
(中国中医药报)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