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疗健康 > 健康生活

河北华奥医院提醒:肾病患者要遵循“饮食五大原则”

2025-09-30 09:51:00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肾脏是人体精密的“净化工厂”,一旦功能受损,饮食管理就从“可选项”变成了“必选项”。科学的肾病饮食并非简单的“少吃盐”或“戒蛋白”,而是一套精细化的营养策略,其核心目标是:减轻肾脏负担、延缓疾病进展、预防并发症。那么,肾病患者饮食五大核心原则是什么?肾病患者饮食通常遵循“五控一保”原则,即控蛋白、控盐、控钾、控磷、控液体,并保证充足的热量。

  优质低蛋白饮食:“质”比“量”更重要

  蛋白质代谢后会产生尿素氮、肌酐等废物,主要靠肾脏排出。减少蛋白质摄入就是直接为肾脏“减负”。保证优质低蛋白饮食,具体怎么做?

  “低”:非透析患者需根据肾功能分期(eGFR)限制每日蛋白摄入量。

  “优”:有限的蛋白质要用在“刀刃”上,60%以上应来自优质蛋白。这类蛋白人体利用率高,产生的废物少。

  优质蛋白来源:蛋、奶、瘦肉、禽肉、鱼及大豆制品(如豆腐、豆浆)。

  需限制的普通蛋白:主食中的植物蛋白(如米、面),因其利用率低,产生的废物多。可在营养师指导下用麦淀粉(一种去除植物蛋白的纯淀粉)替代部分主食,将宝贵的蛋白配额留给肉蛋奶。

  严格限盐:稳住血压和水肿的“钥匙”

  盐(钠)会导致水钠潴留,引起高血压和水肿,这两者都会加速肾损伤。严格限盐具体怎么做?

  每日食盐摄入量应<5克(约一个啤酒瓶盖的量),严重者需<3克。

  警惕“隐形盐”:酱油、味精、蚝油、咸菜、腊肉、火腿、零食、罐头等加工食品含钠量极高。

  烹饪技巧:多用葱、姜、蒜、辣椒、香草、柠檬汁等天然调味品替代盐和酱油,享受食物本味。

  谨慎控钾:防止“高钾血症”的心脏风险

  肾功能下降时,钾无法有效排出,血钾过高可导致肌肉无力、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谨慎控钾具体怎么做?

  少吃高钾食物:常见的有:香蕉、橙子、柚子、土豆、红薯、西红柿、菠菜、蘑菇、海带、豆类、坚果等。

  去钾小技巧:对于蔬菜(如菠菜、土豆),可先切块浸泡或焯水后再烹饪,能去除一部分钾。水果选择苹果、梨、西瓜等相对低钾的品种。

  严格控磷:保护骨骼和血管的“隐形卫士”

  高血磷会引发皮肤瘙痒、骨骼脆弱(肾性骨病)和血管钙化,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严格控磷具体怎么做?

  少吃高磷食物:动物内脏、坚果、全谷物(糙米、燕麦)、奶制品、可乐等碳酸饮料、加工肉制品。特别要注意的是,加工食品中的无机磷(添加剂)吸收率几乎100%,危害极大。

  牢记口诀:“少吃零食少喝饮料,内脏坚果要记牢”。

  合理控水:平衡身体的“天平”

  尿量减少的肾友(如透析患者),饮水过多会导致水肿、心衰和高血压。合理控水具体怎么做?

  每日饮水量=前一日尿量+500ml(约一杯水)。水肿、少尿者需更严格限制。这里的水量包括所有液体,如粥、汤、牛奶、果汁等。

  需要提醒大家,肾病患者饮食通常遵循“五控一保”原则的同时,还要保证充足热量,身体的“燃料”不能少。限制多种营养素的同时,必须吃够热量,否则身体会分解自身蛋白质(肌肉)来供能,反而产生更多废物,加重病情。热量来源主要来自碳水化合物(麦淀粉、糖、粉丝等)和脂肪(植物油)。建议在两餐间可适量添加一些低蛋白、高热量的小吃,如藕粉、麦淀粉做的点心、冰糖、蜂蜜等。

  个体化是金标准不能“一刀切”

  个体化是金标准,最重要的一点肾病患者饮食切忌“一刀切”。肾病患者分期不同,方案不同:早期(CKD 1-2期)与晚期(CKD 4-5期)及透析患者的饮食要求差异巨大。病因不同,侧重不同:糖尿病肾病患者需同时控糖;痛风肾病患者需低嘌呤饮食。

  特别提醒,请务必在肾内科医生和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制定最适合您个人病情的饮食方案,并定期复查调整。科学的饮食管理,是您与医生并肩作战时最有力的武器之一。管住嘴,就是在为肾脏减负,为健康加分。

  (曹晓燕 王琛)

编辑:李雅雯
责编:王 卫
审核:闫振寰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