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县区新闻 > 沽源 > 沽源县

沽源藜麦以“生物制造”竞逐产业新赛道

2025-09-28 10:08:40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藜麦只能做小杂粮吗?在张帅看来,答案当然是“不”。

  作为恩尔(沽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帅眼中的藜麦有着撬动“大健康”产业的巨大潜力。站在沽源县经济开发区小微企业园的新厂房内,他指着正在紧张安装的超临界萃取设备说:“我们就是要通过生物技术,把藜麦的价值真正做上来,打破它‘小众杂粮’的标签。”

  事实上,沽源在藜麦产业发展上早已具备先发优势,当地藜麦种植面积已突破十万亩,还开发出藜麦米、藜麦花胶、藜麦啤酒等36款产品。然而,长期以来,产业始终困在“初加工+食品制造”的阶段,如何推动藜麦产业“向上突围”,成为沽源藜麦产业转型的重要课题。

  瞄准生物制造这一核心赛道,沽源县展开精准招商,而“健康中国 2030”战略带来的机遇,更让当地看到了产业升级的广阔空间。“这是一个由数亿人健康需求撑起的千亿级蓝海,藜麦作为高蛋白、富营养的特色作物,完全有能力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沽源县县长任强的话,道出了当地布局藜麦生物科技产业的底气。

  恩尔生物的落地,正是这场精准招商的关键成果。作为全国首家专注藜麦生物制造的企业,从今年4月招商签约,到9月完成设备安装,再到10月即将启动试生产,恩尔生物以令人惊叹的“沽源速度”,实现了藜麦产业链从食品加工向生物制造的快速延伸。据测算,项目正式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亿元,不仅能填补国内藜麦高端加工领域的空白,更能让沽源特色的富硒藜麦,走出一条高附加值的产业新路子。

  在这场产业升级浪潮中,技术创新无疑是核心驱动力。“1斤沽源藜麦的蛋白质含量,相当于4斤优质牛奶,这是我们最核心的优势。”张帅介绍,企业依托当地藜麦的高蛋白特性,创新运用“三超”技术,即超临界萃取、超微膜纯化、超高压灭菌,从红藜麦麸皮中高效提取多糖、多肽等活性成分。这种技术不仅能最大限度保留藜麦的营养精华,更彻底跳出了传统杂粮“清洗、研磨、包装”的简单加工模式,让藜麦从“食材”升级为“健康原料”。

  除了技术突破,前瞻的产业布局也为沽源藜麦注入了持续发展动能。生产端,恩尔生物将基地扎根沽源,充分利用本地藜麦种植资源及农业剩余物,降低原料运输成本,同时带动当地农户增收;销售端,企业构建起覆盖北京、石家庄、郑州等中心城市的销售网络,形成“坝上生产、全国销售”的营销体系,既实现了降本增效,又进一步拓宽了市场空间。

  从“小杂粮”到“大健康”跨越,从传统种植向生物科技转型,从单一的一产向融合了种植、加工、研发、销售的“六产”延伸……如今,在恩尔生物的带动下,沽源藜麦产业正迎来全方位蜕变,那些从富硒藜麦中提取出的每1克多糖与多肽,都成为打开千亿级健康市场的“金钥匙”,推动沽源逐步构建起规模化、生态化、高附加值的藜麦完整产业链,真正实现了从实现田野资源向健康解决方案的价值跃升。(王映华  赵晨阳 张晓磊

编辑:李雅雯
责编:王 卫
审核:闫振寰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