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张北县郝家营乡现代农业设施园区里,数千座现代化农业大棚如银色的波浪整齐排开,不同吨位的货车正在将一捆捆、一包包各类果蔬拉走。
“眼下正是这里蔬菜的产销旺季,据估算,今年园区收入800多万元。”张北县三义美村党支部书记阎彪看着眼前的景象,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这还是得益于设施农业的发展,让我们坝上地区种植果蔬打破季节、区域限制,让乡亲们的钱袋子一年四季都鼓囊囊的。”
40万亩设施农业蓬勃发展
“眼前的这片园区,以前都是农田,长期以来,坝上村民习惯种植白菜、土豆、莜麦等传统作物,收入不高不说,还得受季节限制。”阎彪指着眼前绵延起伏的大棚对记者说。
破解困局,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发展设施农业,打破季节“瓶颈”,向精品农业要效益,向品牌农业要市场。
2022年,郝家营乡争取到了省里乡村振兴示范区的项目,与河北农业大学合作,通过整合零碎地块、田间路、旧水渠等,神奇地“挤”出了4167.4亩土地,取而代之的是拥有1249座现代化大棚的郝家营乡现代设施农业园区,用麒麟西瓜、冰菜、茼蒿等经济效益高的作物,取代了传统的大白菜、莜麦等作物。
设施农业带来的惊喜不止于此。
在康保生态循环智慧农业示范园区“鱼菜共生”温室大棚里,一畦畦水培蔬菜郁郁葱葱、长势喜人,鱼池里,小鱼儿欢快地游着。这里,种菜不施肥、养鱼不换水,一水两用、循环种养、四季生产,亩产值可达25万元。“鱼菜共生”作为一种创新的生态农业模式,成为坝上地区发展设施农业,推动可持续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农民增产增收的新引擎。
据了解,康保生态循环智慧农业示范园区总投资1.4亿元,占地490亩,建有78座适合高寒地区四季生产的双层全钢架节能智慧型日光温室。温室内绿色蔬菜种植面积230亩,年产各类绿色蔬菜1000万斤以上,年销售额达2300万元以上;鱼菜种植养殖面积70亩,年产淡水鲈鱼、鳜鱼、黄颡鱼70万斤以上,年销售额达1500万元以上,实现了“温室工厂化养鱼、地面有机种菜种植”的立体循环种养模式,为附近搬迁群众提供上百个就业岗位,人均年收入超过4万元。
张北、康保这两个园区是我市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缩影。近年来,我市立足区位、气候、资源等优势,大力实施百万亩设施农业(种植)工程,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市设施农业占地面积发展到了38.69万亩,预计到年底达到40万亩。
“智慧大脑”精准赋能
如今的设施农业不再是简单的塑料薄膜覆盖,而是配备了“智慧大脑”的科技结晶。
郝家营乡现代农业设施园区依托水肥一体化系统和环境监测技术,实现精准化资源调配,配套建设3座总容量8000立方米蓄水池,建起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我们引入了5G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给大棚装上了‘千里眼’和‘智慧脑’。”园区水肥站负责人何泽平说,园区创新设计了信息采集物联网系统、环境控制系统、水肥自动灌溉系统,通过灌溉模型生成智能化方案,实现水分、肥料的自动化精准“投喂”,全面提升现代设施蔬菜生产水平。
“园区开创了坝上设施农业数字化先河,是河北省规模最大的现代设施农业园区。”阎彪骄傲地说,园区被科学规划为“四区三中心”——工厂化育苗区、小型西瓜绿色生产区、叶菜绿色生产区、果菜绿色生产区,如同四大高效运转的“绿色车间”;数据控制中心、智能水肥中心、包装仓储中心,构成了强大的园区“智慧C P U”。这一系列设施投入如同为果蔬撑起了“保护伞”,不仅抵御了张北多变气候的侵袭,延长了作物生长期,更实现了果蔬错季上市,因而“身价倍增”。“以前白菜几毛钱一斤,现在我们的品牌麒麟瓜,旺季能卖到近4块钱一斤,农户收入翻了好几番!”阎彪兴奋地说,园区还精准瞄准北京市场,打造“3小时蔬果供应圈”,让新鲜优质的坝上果蔬,源源不断奔向京津餐桌。
打造“一环三区四带”新格局
设施农业已经成为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开发、差异发展、有序扩量、集中建设、提质增效”思路,我市正着力打造“一环三区四带”设施农业发展新格局。
一环即环城区高端设施农业产业示范区;三区即坝上、沿坝、坝下设施农业不同类型功能区;四带即怀来——涿鹿——宣化葡萄设施农业产业带、崇礼——尚义——赤城彩椒设施农业产业带、沽源——赤城架豆设施农业产业带、赤城——沽源——张北——尚义——康保麒麟瓜设施农业产业带。
我市通过升级改造老旧设施、示范推广新型设备、适度扩大规模,因地制宜探索塑料大棚、中小拱棚和新型日光温室等建设模式,一方面利用夏季凉爽和光照优势,重点建设双膜加薄棉被的春秋棚,实现生产“春提早、秋延后”;另一方面,针对冬季寒冷和光照充足的特点,大力推广保温性能好、造价低、效益高的双层中空智能温室等新型越冬设施,实现了高寒地区发展设施蔬菜的新突破。
围绕制约设施农业发展的资金、土地、技术等问题,我市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涵盖财政补贴、用地保障、技术推广、生态保护、金融支持、产业融合等方面,全力助推设施农业快速发展。近3年来,全市设施农业累计投入资金52.5亿元,实施设施蔬菜“千人指导,万人培训”农技提升培训行动,先后创建8个科技驿站,引进专家300多名,聘请专业技术管理人才380余人,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全方位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
此外,我市坚持“外引内培”,强化龙头企业培育,扶持培育了张北祥优、赤城弘基、蔚县泰农等117家设施种植业企业,以及察北旗帜乳业、塞北现代牧业、尚义芳草地等60多家设施畜牧业企业。重点打造了张北三义美、崇礼富崇裕农、沽源三源等一批规模化设施蔬菜示范园区,建成了宣化精科、崇礼万家乐、涿鹿恒丰广源等现代化蔬菜生产供应基地。打造了72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其中赤城架豆、崇礼彩椒、宣化牛奶葡萄入选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张北口蘑、赤城架豆、沽源藜麦等18个农产品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024年,河北省供京蔬菜占比42.5%,其中我市占比达13.77%,位列全省第一,成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
此外,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在基础设施投入上再推一把,特别是在建设高标准冷链仓储中心和引进初加工、精加工项目上给予土地、资金和政策上的大力支持,让我们坝上这些优质的果蔬,不仅能“种得好”,更能“存得住、加工精、卖得俏”,真正形成一条从田间地头到市民餐桌的完整、高效的现代化产业链。 (韩文涛 梁建广 宋海鑫)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