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盐碱地改良后作物茂盛景象。 屈振宏 摄
图为盐碱地改良中拖拉机耕作场景。 屈振宏 摄
图为盐碱地改良后农户在田间劳作。 屈振宏 摄
秋风拂过阳原县揣骨疃镇的田野,曾经的盐碱地上绿油油的农作物铺满了万顷良田,农户们脸上绽放着丰收的喜悦。谁能想到,如今这片沃野千里、生机盎然的土地,曾是“冬春白茫茫,种啥啥不长”的盐碱地。
从盐碱地到良田的背后,凝聚着揣骨疃镇党委政府和当地群众的心血与汗水。揣骨疃镇位于桑干河南岸,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沿桑干河两岸的土地盐碱化程度极其严重。长期以来,这片土地土壤板结,肥力低下,农作物难以生长,农民们辛勤劳作却收获寥寥。为改变这一现状,揣骨疃镇党委和政府下决心要让盐碱地重焕生机。
“我们尝试了好多办法,先后种了向日葵、贝贝瓜、万寿菊、麒麟西瓜等农作物,但均以失败告终。”回忆起盐碱地的改良之路,揣骨疃镇的农业技术负责人李晓辉笑称充满了艰辛。然而面对失败,揣骨疃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没有气馁,这期间一班人员多次前往全国各盐碱地改良成功地区学习经验,他们秉持着“越是艰难越向前”的信念,继续尝试。经过成百上千次的试验,终于发现甜菜、胡萝卜、菊苣菜等根茎类农作物在改良后的盐碱地中有种植潜力,终于盐碱地上结出了丰硕果实。
揣骨疃镇的盐碱地改良成功,为盐碱地改良提供了“揣骨疃方案”。在土壤改良方面,揣骨疃镇注重从根本上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探索出“迟播、浅种、密植、控水”的一系列经验,即播前增施有机肥,撒施石膏中和碱性,利用滴灌技术实现“洗盐压碱”。在栽培管理上,根据盐碱地地温回升慢的特点,适当推迟播种,控制播深,播后盖地膜,采用滴灌追肥方式,精准施肥,加强病虫害防治。
“今年6月,揣骨疃镇与霸州市禹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在揣骨疃镇曲长城村种植菊苣菜200亩,每亩纯收入可达3500元。”揣骨疃镇党委副书记王尚廷告诉记者,如今该镇已发展种植胡萝卜300亩、甜菜种植3000亩,每亩纯收入预计1200元。
除了经济效益,揣骨疃镇的盐碱地改良还带来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变化。随着盐碱地的改良,土壤质量提升,植被覆盖率增加,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桑干河两岸的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呈现出一幅田绿、水秀、村美的美丽画卷。
揣骨疃镇党委书记杨志富表示:未来揣骨疃镇将积极探索延伸农产品产业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同时,该镇计划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引入更多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探索更多适合盐碱地的种植模式和产业形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具有揣骨疃镇特色的农业品牌。(马国萍 赵晓新 马成霞)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