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崇礼奥运村内,张家口市冰雪运动学校足球场上传来清脆的哨声,奥峰足球俱乐部的小将们正在进行着日常训练。
不久前,由张家口冰雪运动学校奥峰足球俱乐部培养的青少年们,刚刚以7胜1负的战绩斩获2025河北足球联赛亚军,成功晋级中冠联赛。从1985年河北省体委授予“足球城”称号,到如今体教融合新模式引领发展,张家口足球完成了从历史荣光到时代新篇的精彩跨越。
历史厚土:足球城的荣光印记
张家口的足球基因,早已深植于城市肌理之中。1951年察哈尔省首届运动会设立足球项目,以张家口球员为主组建的省队征战华北区赛事,开启了当地足球的系统发展之路。1959年张家口市体育学校设立足球班,成为培养专业人才的最早摇篮,首任教练张锦带领弟子们奠定了硬朗细腻的技战术风格。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张家口足球迎来黄金时代。1972至1988年间,多次承办全国、省级性足球比赛。1971年,张家口少年队参加河北省比赛以全胜战绩夺冠,随后代表河北参加全国分区赛,连克广东、湖北等传统强队斩获冠军,一举奠定“河北足球三雄”地位。1983年,国家体委将张家口列入全国20个重点足球地区,1985年河北省体委正式授予“足球城”称号。1971至2005年间,张家口累计向外输送足球人才200余人,河北省足球队鼎盛时期,20余名队员中就有5至7名来自张家口,成为名副其实的“足球人才摇篮”。
21世纪的今天,塞外山城的绿茵记忆从未褪色,“足球之城”的荣光正被张家口全市上下的热忱与实干重新唤醒。从政策布局到全民参与,从青训扎根到赛事燃城,这座城市正以全方位的努力,让足球火种重燃燎原之势。
这份努力,扎根于体系化的顶层设计与基础夯实。市政府出台《体育强市十条》措施,以“政府主导、学校参与、社会协同”构建发展格局,更通过“大体校”改革将体校职能转向管理服务,培育起体校、学校、俱乐部等多元培训主体 。硬件设施同步升级,社会投建足球场实施补贴保障低价开放,体育公园等惠民场地参照大赛标准改造,只为让群众“放开打、痛快踢”。如今全市半数以上学校开设足球课,体育传统特色校成为人才培育沃土。
这份努力,凝聚于人才梯队的蓬勃生长与全民热情。通过“大清河人才扶持计划”与教练员分级管理,全市足球培训主体增长2倍多,教练员增长近4倍,注册运动员翻番。从校园绿茵的启蒙到职业赛场的突破,从惠民场地的普及到品牌赛事的燃动,张家口正以全链条的深耕,让“足球之城”的名片愈发鲜亮。这份跨越年龄与行业的共同努力,终将让山城足球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体教融合:“3+4”模式带来创新突破
当前,青少年足球发展的痛点是什么?是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的断层?还是职业与学业的冲突?足球的振兴不只是张家口一座城市的目标,也是整个中国的目标。
带着这一目标,2024年6月,张家口市冰雪运动学校正式成立,足球和冰雪成为该校两大核心项目。2024年11月,张家口市冰雪运动学校申报的“3+4”贯通培养项目获批,足球项目实现了和河北北方学院的“3+4”贯通。这一提前布局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为激活“足球城”发展新动能。
“其实每年只有很少一部分热爱足球的青少年去了专业俱乐部发展,很多优秀的足球‘苗子’依然在学校。”冰雪运动学校教练张淇负责着11/12年龄段足球教学,在他看来,学校和俱乐部联合培养足球人才的新模式是一种创新突破,“3+4”贯通培养体系为足球运动员直升本科提供了学历保障平台,张家口市冰雪运动学校旗下的奥峰足球俱乐部为足球运动员规划职业路线。
目前张家口市冰雪运动学校奥峰足球俱乐部已经建成完备的梯队,学校面向全国招生,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选拔引进优秀足球运动人才,制定科学训练计划进行培养,已有新疆、上海等地的优秀生源慕名而来成为签约球员,完成了U12、U14、U16、U18四个梯队的组队,打破了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断层的困境。
15岁的新疆少年艾比布拉就是其中之一。从小热爱足球的艾比布拉2024年跟随所在学校到张家口市冰雪运动开展足球集训,短暂的时间让他喜欢上了这里的教学模式。“学校采用早训+上午文化课+下午专业训练的日常模式,足球训练的时间更长,练习更加系统化。”艾比布拉称。
一直踢前锋的14岁少年冀雨晨则来自崇礼当地。进入冰雪运动学校前,他刚刚参加完河北省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带着对足球运动的梦想他入校了冰雪运动学校。“学校几乎每周都有比赛机会,作为张家口人为振兴‘足球之城’我会更加努力。”提到重燃“足球之城”,少年的脸上燃起了笑容。
此外,学校“一队一师资,师随队走”的创新模式破解了学训矛盾。学校为每支球队配备固定师资团队,外出赛训时实行教师随队教学,确保“不误学、不误练”。目前学校已配备40多名中高级职称教师,今年还通过硕博人才引进计划强化语文、数学、思想政治等主科教学力量,为文化课质量提供坚实保障。
在冰雪运动学校,记者看到,这里的少年们无一例外带着振兴中国足球的梦想而来。交谈中,教练张淇信心满满的告诉记者,“足球运动出成绩只是时间问题。”记者了解到,如今学校的少年们已经斩获了2025河北足球联赛U18组亚军,顺利拿到2026中冠联赛入场券。并在河北省青少年足球锦标赛中,U12队伍勇夺冠军,U14和U16队伍均取得佳绩,同时U16队伍参加“百年名校杯”“冀萌杯”、张家口足球超级联赛均有上佳表现。
联赛筑基:全民足球渐成气候
张家口足球在传承中焕发新生,足球联赛的蓬勃发展让“足球城”的热度持续升温。2018年起步的张家口足球联赛,如今已升级为颇具影响力的“张超”赛事,六十多支俱乐部、数千名参赛者构建起覆盖成年组及U8至U18全年龄段的赛事体系,实现了“天天有比赛、周周有大赛,节假日满赛”的常态化办赛格局。
周末的张家口各区县足球场,总能看到不同年龄段球员的身影。在人民公园体育场,成年组联赛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场边既有啦啦队,也有举着加油牌的年轻观众;全民健身中心篮球场,孩子们在教练指导下练习传切配合。数据显示,“张超”联赛每年吸引数万余人次观赛,甚至有北京、大同等地的爱好者专程前来观赛,赛事影响力已辐射至周边地区。
市场化运作的成熟让联赛具备了自我造血能力。通过招商赞助、场地运营、赛事直播等多元渠道,张家口足球联赛实现了从政府主导到市场驱动的转型,赛事经济成为城市发展的活跃细胞。张家口市足协负责人介绍,联赛已建立起完善的竞赛组织、裁判选派、纪律仲裁体系,注册球员超过3000人,基层足球俱乐部数量较五年前增长了两倍。
校园足球的蓬勃发展为联赛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从2015年到2024年全市共有154所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市66所市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25所省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成为足球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大清河人才扶持计划搭建起社会俱乐部发展的快车道,体教融合政策让足球训练贯穿中小学教育全过程。
业余足球与专业体系的衔接更趋紧密。2025年,张家口市冰雪运动学校奥峰足球俱乐部U18男足晋级中冠联赛,这支队伍中不少球员来自校园足球联赛和“张超”青少组赛事,实现了从业余赛场到职业准入的跨越。
“联赛不仅是竞技平台,更是人才筛选的漏斗。”市体育局副局长邵立表示,通过联赛数据追踪和梯队选拔机制,全市已有一批青少年球员进入专业训练体系,形成了“全民参与——联赛选拔——专业培养”的良性循环。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这座有着深厚底蕴的“足球城”正以“3+4”贯通培养为支点,以全民联赛为基础,以职业发展为牵引,在绿茵场上续写新的篇章。张家口的足球活力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马国萍 杨宁宁 任杰)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