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棚能收8000至10000斤,上午采摘、下午装车,每天往北京送彩椒,最高峰一天达20吨。”国庆节前后,崇礼区万家乐蔬菜有限公司现代农业示范园负责人袁进莲每天忙着和工人忙着摘椒、收椒。
金秋时节,正是崇礼彩椒大批量成熟的季节。走进红旗营乡万家乐现代农业示范园,连片的大棚内满是丰收景象,工人们提着桶穿梭菜垄间,将鲜红、明黄彩椒采摘装箱。这些新鲜饱满的彩椒当天便运往北京新发地特菜市场,即便售价是普通彩椒的两倍,依然供不应求。
如今,崇礼已建成全国最大的越夏彩椒生产基地,彩椒种植面积达1.6万亩、年产量超7万吨。除供应京津沪粤等国内市场,还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地。能站稳高端市场,崇礼彩椒靠的是独特自然禀赋、扎实品牌优势与有力科技支撑——多重优势叠加下,它不仅成为高端市场“宠儿”,更成为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带动群众增收的重要引擎。
“小气候”育出高品质 填补市场空白
“崇礼彩椒,清甜多汁,适合生吃,是当下健康优质的蔬菜首选。”在9月20日北方冷凉蔬菜河北片区高质量发展研讨大会的“冷凉地区蔬菜大王比赛”中,评委们对崇礼彩椒给出高度评价。最终,崇礼彩椒在200个参赛品种中脱颖而出,一举拿下“黄彩椒大王”“红彩椒大王”“水果椒大王”三项荣誉。
“昼夜温差大,有机物积累多、消耗少,让崇礼蔬菜糖高、营养足、色泽艳。”当地农技人员解释,崇礼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过渡带,海拔800米至2100米,来自东南的暖湿气流顺地势抬升,与盛行西风带上的大气环流交汇,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这种气候使得崇礼夏季凉爽,尤其是每年7-9月,当全国多数地区受高温干旱、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影响,蔬菜生产陷入“茬口交替空白期”时,崇礼日均15℃以上的昼夜温差,能促使彩椒充分积累糖分、维生素及花青素等营养物质。
“这里生态好,彩椒不用多打农药,浇水用的都是山泉水。”袁进莲指着棚内的滴灌管说。数据更能印证这份品质:崇礼彩椒糖度可达8度以上,花青素含量远超市场普通品种,维生素C含量高达96.2mg/100g(相当于8个西红柿的含量),且果皮厚、耐储存,货架期比普通彩椒多3-5天。
作为生态涵养区,崇礼土壤肥沃、水源清洁,为彩椒生长提供了优质的自然环境,从源头保障了彩椒的品质安全。这份“天时+地利”,让彩椒具备了“外观鲜亮、口感清甜、营养丰富”的特质,精准填补全国夏季高端蔬菜供应空白,成为市场上的“稀缺品”,为走进高端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
地理标志树品牌 产业集群强支撑
高端市场中,品牌是“信任背书”,政策是“发展底气”。崇礼彩椒从区域公共品牌到企业特色品牌,构建起多层次品牌矩阵,更依托政策红利实现“产业兴、农民富”。
当地以“崇礼彩椒”为核心培育区域品牌,2012年“崇河”牌彩椒摘得第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2016年“崇礼彩椒”在京津冀首届蔬菜产销对接大会上获评“十大地方特色蔬菜”。历经多年努力,2022年1月14日,崇礼彩椒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获批。这一“国字号”认证,让彩椒贴上“高品质、有保障”标签,显著提升了在高端市场的辨识度和认可度。
与此同时,当地还培育出“崇河”“奥椒”“崇丰”等10多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品牌,其中“崇河”牌商标被认定为河北省著名商标。这些企业品牌依托“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的矩阵优势,进一步拓展市场。
政策支持始终贯穿产业发展:区委、区政府出台《崇礼县加快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多个规范性文件,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在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中,以崇礼彩椒为主的设施蔬菜被列为“崇礼区清水河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的主导产业,在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进行全面布局;2018年以来,当地持续推行特色农业自然灾害损失保险、价格收益保险,目前已为15767个农户提供18327.64万元特色农业自然灾害风险保障,让种植户安心发展生产。
目前,全区已形成石嘴子、红旗营、西湾子3个千亩以上设施蔬菜种植区和清狮白、石窑子、驿马图3个千亩以上露地蔬菜种植区,100余家设施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300多名农民经纪人活跃在种苗订购、农资销售、市场对接等全链条。
产业链延伸更让“好产品卖好价”:崇礼在红旗营乡引进蔬菜净菜加工生产线,实现蔬菜采后清洗、分级、预冷、包装等商品化处理,增加蔬菜产品的附加值。建成集交易、贮存、保鲜和食宿为一体的蔬菜产地交易市场45家,1.65万平方米冷藏保鲜库延长货架期。企业主动拓市场——张家口崇河农业公司产品出口中国台湾、日本、东南亚、俄罗斯等市场,出口价高于国内15%,年产值960万元;万家乐、亿方达智汇等企业在京设档口,实现“地头——市场”直供,既保障了彩椒的新鲜度,更成为“崇礼彩椒”品牌的线下宣传窗口,让更多高端消费者认可这一品牌。今年彩椒最高价达20元/公斤,带动全区4000多人人均增收3500元。
科技赋能提质效 智慧农业促升级
走进万家乐基地彩椒大棚,一株株彩椒秧上硕果累累,有已成熟变色的红彩椒、黄彩椒,也有正在生长的绿彩椒。“手机上就能看棚内温度、湿度,还能远程控制浇水施肥,省心多了!”袁进莲向记者展示了智慧农场数字化信息平台,棚内彩椒生长情况一目了然。
作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冷凉区设施蔬菜信息化管理技术示范基地,崇礼区万家乐蔬菜有限公司全面引入了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推广的“冀西北冷凉区蔬菜‘水——肥——光——热’资源高效利用集成技术体系”。依靠这套体系,种植户可以知道蔬菜何时缺水、缺肥,然后将调配好的“营养餐”通过智能控制灌溉施肥机“投喂”给蔬菜,实现“按需进食”——“黄彩椒大王” 的精品品质,正是这样一项项新技术培育出来的。
科技是崇礼彩椒保持高品质、实现规模化发展的关键驱动力。2023年,崇礼区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签订“院区科技合作协议”,共同组建了8个技术团队,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家,还联动北京市农科院、河北农大等科研院所,充分集聚国家、省现代农业蔬菜创新团队专家力量,为彩椒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如今,崇礼彩椒已实现品种国产化替代、本土化育苗、智能化生产,经济效益翻番,还创造了46元/公斤的全国最高单价记录。
在创新平台搭建上,崇礼目前建有万家乐、莓好2个省级创新驿站,以及江山宏药材、常裕林木等4个区级创新驿站,给彩椒产业提供稳定技术支撑。具体技术应用上,针对产业需求的“精准技术”落地见效:创新集成推广的“冷棚彩椒内置保温被防灾减灾提质增效技术”,有效抵御崇礼可能出现的低温灾害;“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智能管理技术”,实现对彩椒生长过程中养分、水分的精准控制;“设施蔬菜物联网生产技术”则通过实时监测大棚内环境数据,实现精细化管理,提升生产效率。此外,崇礼还制定了《彩椒棚室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让种植户有“标”可依,确保每一颗崇礼彩椒品质稳定。(邵俊琴 周大伟)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