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雨过后的阳原县西关村,汽车驶过,路面却没有水花。雨水都去了哪里?
今年夏秋两季,全市雨水偏多,防洪排涝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焦点。而在阳原县,大雨过后,曾经的“臭水沟”成为了防洪排泄的“护城河”。
在阳原县西关村,一条新修而成的“护城河”高3米有余,一路曼延,大雨天气,上游流经而来的雨水顺着河道一路汇集,流经阳原县人民公园、南湖公园、辛其公园,最终汇入了桑干河。
这条“护城河”就是启动于2023年的阳原县西沙河河道综合提升项目,“护城河”也被称为“上善河”。而在两年前,这里还被村里称为“臭水沟”“西沙河”。
阳原县市政管理中心主任马文军介绍:阳原县西沙河河道综合提升项目建设地点北起东沙河上游,经输水管线至人民公园,南至南湖公园及下游河道,开展综合提升治理。
“一期河道治理总长度10070米,期间新增了河道槽蓄、防洪、岸坡、给排水等工程,建立了大数据防洪平台、大数据排涝平台和河道水生态智能维护平台。”马文军说,阳原县西沙河河道综合提升项目一期建成后,阳原县西关村至南湖公园段内涝频发、水体黑臭等城市水问题等以解决。
“以前最怕下雨,河水就打家门前过,雨多了河水还进屋,一到下雨全家提心吊胆,只能在家门口守着。现在好了,新修的‘上善河’又深又宽,再也不担心河水进屋了。”家住西沙河河道边的西关村村民赵瑞珍最有发言权。20多年来,赵瑞珍老人一家最怕的就是下雨,如今宽阔的护城河道从家门前过,高高建起的桥面横穿河道,连接起河两岸的居民,水泥桥面再不似之前“一踩两脚泥”。
西沙河河道综合提升一期项目是阳原县建设“海绵城市”,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缩影之一。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阳原县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积极改善城市内涝、提升城乡生态环境,从生态保护和城市建设两方面切实,提升人居环境和城市品质。
如今西沙河河道综合提升目前还在持续推进,2025年,阳原县实施了五个管网改造项目,新建雨水、污水管道14万米,其他管道3.3万米,铺设沥青路面40.3万平方米、混凝土路面32.8万平方米,整修辅道11.7万平方米,县城品质品位显著提升。同时,阳原县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有序推进桑干河综合治理,完成10多个村庄污水治理和环境整治工程,地表水、地下水稳定达标。
河道建设的同时,利用河道边缘、村庄空地,阳原县建设了多个口袋公园。在阳原县西关村河道边的福祉园内,“我们如此热爱阳原”成为外地游客和当地居民的漫步“打卡”点之一。夕阳西下,公园旁边的“上善河”一路延伸……(马国萍 仝辉 魏宏志)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