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县区新闻 > 康保县

康保县土城子镇互助幸福院:绘就农村养老幸福图景

2025-10-31 14:25:31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以前吃饭总凑合,现在食堂天天有热乎菜,饭后还能跟老伙计下棋、看书,这样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在康保县土城子镇互助幸福院里,72岁的张俊擦拭着棋盘,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座以“互助养老”为核心、“便民食堂”为基础、“娱乐活动室”为纽带的互助幸福院,正用实实在在的服务,为当地农村老人编织一张温暖的“幸福保障网”。

  土城子镇地处康保县南部,全镇常住人口3975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人就达2071人,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曾是镇里的“心头事”。随着年轻人外出务工,不少老人面临吃饭难、无人照料、精神孤独等困境,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2017年,镇政府多方筹资,建成了这座集居住、餐饮、娱乐于一体的互助幸福院,创新推行“不离乡、不离土、不离亲”的“互助养老”模式,让老人在熟悉的乡土环境中实现“自我管理、互助服务”,既解决了养老难题,又留住了“乡情”。

  目前,互助幸福院已入住299户431人。为让老人们生活得更舒心,镇里根据老人们的身体状况和个人特长,牵头组建了多支“互助服务队”。身体硬朗的老人们主动承担起院内卫生清扫、公共区域维护以及小菜园的打理工作,小菜园里种的白菜、萝卜等蔬菜,不仅丰富了老人们的餐桌,也让大家在劳作中找到了乐趣;有文艺特长的老人们则成了“文化带头人”,每天带领大家在广场上跳广场舞、扭秧歌,欢快的音乐和舞步排解了老年生活的“沉闷”;还有懂些基础医疗知识的老人,定期为同伴们测量血压、普及健康常识,成为院内的“健康守护者”。“乡里乡亲的,互相搭把手,日子过得热闹又有劲儿。”68岁的李月荣是互助服务队的一员,她每天都会帮行动不便的王奶奶整理房间、到食堂打饭,这种“老帮老、老护老”的模式,不仅减轻了老人的孤独感,更让他们在互助中重拾了归属感和价值感。

  “开饭咯!今天有油炸糕、熬大菜,都是大家爱吃的!”每到饭点,便民食堂工作人员的吆喝声都充满了“烟火气”。作为互助院的核心服务设施,便民食堂始终坚持“公益为主、成本运营”的原则,上级财政每年给予专项补贴,让老人们花少量钱就能吃到营养可口的热乎饭。考虑到院内老人多的情况,在端午等传统节日,食堂还会组织集体庆生、包粽子、包饺子等活动,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间,满是家的温暖。“以前一个人在家,冷锅冷灶是常事,现在在食堂,每天都能和老伙计们一起吃饭,比家里还热闹!”81岁的刘大爷感慨地说。

  便民食堂解决了“吃饭难”的问题,娱乐活动室则填补了老人们的“精神空白”。互助院专门打造的活动室里,棋牌桌、台球案、书架一应俱全,每天都聚集着不少老人。有的围坐在一起下棋打牌,时而为一手“妙招”讨论的不亦乐乎;有的捧着书静静阅读,在文字里感受外面的世界;还有的在台球桌前切磋球技,时不时传来阵阵喝彩声。每到傍晚,院内的文化小广场就成了最热闹的地方,电影荧幕准时亮起,老人们搬着小马扎围坐在一起,边看电影边拉家常,熟悉的乡音和爽朗的笑声在广场上空回荡,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也让老年生活充满了欢声笑语。

  从“吃饭凑合”到“吃得香、吃得暖”,从“孤独寂寞”到“乐融融、有奔头”,土城子镇互助幸福院用短短几年时间,破解了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困境。截至目前,院内299套住房已实现全满运营,累计开展各类文娱活动80多场,便民食堂供餐超1.5万份,真正让老人们实现了“家门口养老”。

  土城子镇互助幸福院的实践,以“不离乡土”的温度守住了农村老人的根,用“互助共融”的智慧激活了养老资源,让乡村养老的幸福底色愈发鲜亮,为新时代农村养老事业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土城子方案”。苏丽霞  刘雅轩 郑映雪 

编辑:李雅雯
责编:王 卫
审核:闫振寰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