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以前守着几亩薄田没盼头,现在跟着公司种艾草,一年能多挣几千块!”初秋的沽源县小河子乡,艾草田泛着青绿色,艾草加工厂负责人高玉青算起了增收账。近年来,小河子乡积极推动中草药产业从零散种植向规模化、全链条发展转型,依托艾草、黄芩等特色药材,通过企业带动、科技赋能与农旅融合,让“小草药”成长为富民强村的“大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走进小河子乡小红石砬村的艾草产业园,艾草田一片青绿,加工车间内机器轰鸣,一条艾绒加工生产线每天能“消化”8到10吨艾草。2022年,沽源县润霖公司落户于此,建成占地4500平方米的产业园,生产车间内各类艾草产品一字排开,正等待着打包销往全国。“我们不光自己种,还带着农户一起干。现在地里的艾草刚割下来,就直接拉到车间加工,不用愁销路!”公司负责人指着车间里运转的设备介绍,通过“企业+农户”模式,公司已带动3000亩艾草种植,52户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实现稳定增收。目前,润霖公司的“沽之艾”系列产品已涵盖家纺、日化、贴剂、泡脚艾灸等26个品类,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逐步打开全国市场,二期项目计划新增艾绒、艾条、艾柱、足浴包等生产线,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在小河子乡大东沟村,连片的黄芩长势喜人,河北坝上盛源中草药材种植研发基地正在加紧建设。项目规划占地5000亩,配套10亩深加工中心,致力于打造集中药材种植、研发、加工、研学、康养于一体的生态示范基地。“以前农户种中草药,要么卖原料赚小钱,要么不懂技术亏本钱。我们建基地,就是要把种、加、销、游串起来,让每一环都能给农户带来收益。”企业负责人刘正田指着规划图介绍。
在种植环节,基地按“不抢农田、不害草虫”的生态理念,推广标准化种植,规划种植了黄芩、芍药、防风等多种药材。企业不仅提供种苗技术,还承诺回收产品,保障农户收益。在加工环节,基地建设了研发中心、加工车间和气调库,未来可将黄芩、黄芪等加工成中药饮片、养生茶、保健品乃至中药面膜、洗发水等高附加值产品。“我们所有产品均实行全程溯源认证,从种植到成品,每个环节都可追溯,确保质量安全。”基地技术人员介绍。
从连片的艾草田到规模化的中草药种植基地,从小河子乡的加工车间到游人如织的研学观光带,小河子乡的中草药产业正逐步摆脱“单打独斗”的传统模式,形成“种得好、卖得好、效益好”的良性闭环。截至目前,两家企业共带动小河子乡150个就业岗位,农户在家门口实现“灵活就业”,农闲时每月可增收约1500元。据测算,整个中草药产业预计年收入达2000万元,不仅助力农户稳定增收,也为村集体带来厂房租赁、管理费等收益,推动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形成“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良性循环。
“我们将推动中草药与文旅深度融合,打造一条春看金莲、夏赏赤芍、秋采黄芩的科普研学观光带,让游客体验采药、制药、做香囊的乐趣。”小河子乡党委书记李佳表示,小河子乡将全力打造“沽源黄芩”“沽之艾”等地标品牌,让更多农户依托中草药产业走向富裕,让乡村振兴的致富路走得更宽广。(郭函冲)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