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元门厅内停放的电动自行车 吕慧 摄

居民楼楼道内停放的电动自行车 吕慧 摄

正在“飞线”充电的电动自行车 吕慧 摄

正在“飞线”充电的电动自行车 吕慧 摄

耷拉在小区外墙的“飞线” 吕慧 摄

车棚内满满当当,只有一辆车在充电。 吕慧 摄
10月15日,《张家口市安全生产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按照条例规定,在建筑物的公共门厅、疏散通道、楼梯间、安全出口等非集中充电的室内场所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危害消防公共安全且责令不改的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连日来,记者对市区部分小区进行走访时发现,随着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的推广、电梯间“阻车器”的安装,以及条例的实施,电动自行车违规“进楼入户”现象减少,但仍有个别人冒着危险给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
电动自行车还在“上楼”
10月27日晚,记者来到桥东区山语华庭小区。该小区1号楼是一栋18层的高层住宅楼,在一单元门厅内共停放着9辆电动自行车。电梯口的拐角处,还停放着3辆电动自行车。随后,记者又来到二单元,看到门厅两侧停放着8辆电动自行车,在电梯口的拐角处也停着2辆电动自行车。在该单元,记者逐层查看,发现部分居民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自家门口或楼梯间入口处。此外,该小区1号、4号、8号三栋高层住宅单元门厅内,均有电动自行车停放。
随后,记者又来到桥东区中胜云城小区,该小区共有4栋楼,B2栋一单元门厅通往电梯口的楼梯间内停放着4辆电动自行车。该楼共有28层,记者发现部分居民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了楼梯间。该楼的一位居民告诉记者,她在坐电梯的时候,经常遇到邻居将电动自行车推进电梯。她说:“有人将车停在楼道,有人推回家充电,这样做存在安全隐患,但都是邻居,碍于面子也不好多说什么。”
“自从安装了阻车器,我们单元的电动自行车上不了楼了,但是门厅内依然有电动自行车停放。”10月27日,在桥东区龙山水郡小区5号楼,一位居民指着门厅处停放的电动自行车对记者说。据了解,为了防止电动自行车上楼,该小区物业在各电梯间安装了电动自行车梯控预警系统,但是该小区多个单元门厅内仍有电动自行车停放。
《张家口市安全生产条例》10月15日实施,其中第四十二条规定,在建筑物的公共门厅、疏散通道、楼梯间、安全出口、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居家、宿舍、办公楼等非集中充电的室内场所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危害消防公共安全的,由消防救援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经营性单位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明知危险为何“进楼入户”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与多位有电动自行车的市民深入交流,了解到他们明知将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或“飞线” 充电存在安全隐患,但仍这样做,背后有诸多现实原因。
家住桥东区山语华庭的居民张先生,每天靠电动自行车通勤。他说:“小区里有存车棚,但需要缴纳管理费。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了,车放在室外掉电快,车放在门厅内不怕冷。实话说,天天推车我自己也觉得麻烦。要是有办法,我何必这样?”
东方苑小区南区25号楼、28号、30号楼都“飞线”给电动自行车充电现象。一些居民说,东方苑小区南区共有24栋楼,在南区6号楼北侧有一个可以给电动自行车充电的存车棚,在16号楼北侧有一个户外充电车棚,这远远满足不了居民充电的需求,所以有人“飞线”充电。另外,天气冷了,电动自行车电瓶掉电快,“飞线”现象会更多。希望物业公司想办法为南区增设充电桩,解决居民的实际需求。
还有部分居民觉得 “进楼入户”或“飞线” 充电成本更低。李女士说:“相比在家充电,用充电桩充电费用高,距离远,车棚还常被不充电的车挤占。‘飞线’充电想充就充,方便多了。”
“进楼入户”问题如何破解
为了满足居民的充电需求,一些小区将电动自行车充电车棚作为小区的基础配套设施,想方设法新建或者增设新的电动自行车充电点位。记者采访市住建局物业科相关负责人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安装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总量达19.7万个,已满足充电端口数与电动自行车保有量1:5的建设要求。同时,为有效防范电动自行车上楼充电问题,全市17043部住宅电梯内全部安装了智能阻车器。
充电桩安装企业作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的提供者,在解决居民充电难题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记者采访了充电桩安装企业江西驴充充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张家口片区品牌运营负责人周经理。他介绍,8年来,他们在市区的小区里已安装了1600多套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共15000多个充电端口,居民、业主可以通过手机扫码支付完成充电。“目前我们安装的充电桩,充满一辆电动自行车大概需要7到8小时。”周经理表示,充电桩品牌方总部正在研发新的充电桩技术,提高充电桩的充电效率,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充电需求。
水岸云天小区共有6栋居民楼,中横街社区自2019年入驻该小区以来,针对小区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不断研究解决方案。首先在单元楼前划设非机动车专属停放标线,引导居民有序停放,同时规划充电桩安装区域,引进第三方企业安装电动自行车充电桩。“一开始我们治理‘上楼入户’效果并不是太好。”中横街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李丹说,后来,社区又将小区充电端口数量从最初的60个增至170个,充分满足居民充电需求,才彻底破解了电动车“进楼入户”的问题。
“电动车充电问题是小区治理的难点。”东方苑小区内多层、高层混合型住宅小区,小区内居民多。负责东方苑小区物业的市春雨物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满足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物业公司在原有的2个室内充电车棚基础上,先后又建设了7个户外充电车棚,现在可以同时满足约400辆车同时充电。大部分充电桩安装在小区北区,南区居民希望物业公司在小区南区安装一些充电桩,布点均匀些。物业也在积极谋划,在小区南区增加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破解小区“飞线”充电的问题。
“要彻底解决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的困局,需要居民、物业、相关部门等多方共同努力。”在采访中,多数市民表示,只有形成合力,才能真正破解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题,消除安全隐患,让居民的生活更加安全、便捷。(吕慧)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