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这里是延安!

2025-10-18 15:13:41  来源:新华社

巍巍宝塔山

滚滚延河水

不尽为民情


这里是延安

中国革命的圣地

新中国的摇篮

一座精神永恒与信仰澎湃的城市


一代代共产党人在此

追寻初心、践行使命

铸就了永不褪色的延安精神


如今

关于信仰、奋斗与梦想的故事

仍在这片土地上继续

闪闪的红星

照耀着延安,照耀着中国

……

延安市城区风光。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 摄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向宝塔山

延河泛起粼粼波光

在黄土沟峁间回望历史

这座红色之城光辉依旧

延安市城区风光。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遥望中原烽火急

狂流一柱在延安”

在延安窑洞中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主张传向全国


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里

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点燃信念

用艰苦卓绝的奋斗和英勇无畏的牺牲

凝聚亿万民众

毅然担当起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在此期间

一批批进步人士、热血青年

冲破重重阻碍

“只要还有一口气

爬也要爬到延安城”


19岁的爱国华侨孔迈

悄悄离开父母回国抗日

托人将自己的照片捎给父母

照片背后写道

“妈,把我献给祖国吧!”

左侧图片为孔迈在照片背后给父母写的话。新华社记者 李梦婷 摄

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

书写了光耀千秋的诗篇

也留下了灿若星河的红色资源


延安现存

革命旧址445处

革命类纪念馆30座

馆藏革命文物4.3万余件

……

延安革命纪念馆。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游客在杨家岭革命旧址参观。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在血与火的斗争中

文艺工作者

一手拿笔、一手持枪

创作了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

成为团结人民、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诗人光未然写下一首长诗

作曲家冼星海在窑洞为其谱曲

创作出了民族交响史诗《黄河大合唱》

为抗战发出怒吼

为大众谱出呼声

冼星海在延安指挥排练《黄河大合唱》。延安文艺纪念馆提供

地处黄土高原

这片土地

有着坚韧的生命力

这里的人民

热情大方、朴实善良


高亢嘹亮的陕北民歌

粗犷豪放的安塞腰鼓

古朴精美的民间剪纸

奔放热情的陕北大秧歌

……

安塞腰鼓演出。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你可能想不到

《东方红》的曲调

来自陕北民歌《骑白马》

同样的旋律,不同的歌词

唱出了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深情

image.png

黄土地哺育着生命

人们用奋斗让这片土地生机勃勃


1999年开始

延安人民埋头苦干

誓把荒山变林海

昔日植被稀少、千沟万壑的土地

如今竟有了

“春赏百花秋赏稻”的美景

无人机视角下的延安满眼翠绿。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黄河岸边

有一支“悬崖造林队”

他们攀悬崖、爬绝壁

只为心中那片绿

“我看到一个山坡绿了

就想让另一个山坡也绿起来

我的心愿是

终有一天看不到‘黄山’和岩石”

队长王永红说道

王永红在悬崖上种树。

秋天的延安

五彩斑斓,瓜果满园


苹果已成为延安的新名片

延安是全国集中连片规模最大

气候条件最好的苹果优势产区之一

丰收时节,苹果挂满枝头。新华社记者 李梦婷 摄

走入南沟村苹果园

沉甸甸的苹果挂满枝头

果农赵伟和父亲赵永东

对着手机直播卖货

赵永东笑着说

“家里今天吃火锅

明天吃排骨

光景一天比一天好!”

赵永东与儿子赵伟在自家果园合影。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漫步南泥湾

千亩稻田稻浪起伏

广场传来《南泥湾》的歌声

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

革命精神带领下

昔日“烂泥湾”早已变成

“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

陕北“好江南”

老乡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游客在南泥湾的稻田前留影。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 摄

如今,向新发展的延安日新月异

新能源及储能工业不断发展

先进制造等新兴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发展的故事开启了新的篇章

延安市新区风光。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这就是今日之延安

一个精神富饶之地

一个激情燃烧之地

一个开拓创新之地


延安,祝福你!



编辑:吴明富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