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民生一件事|让根植于社区的“友好”成为幸福晚年的坚实依托

2025-10-17 21:45:48  来源:央视网

  播放视频画中画

  央视网消息:社区是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场景,民政部日前公布,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2290个。那么老年友好社区的“友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17日的民生一件事,我们就一起来了解。

  北京市东直门街道清水苑社区是一个老旧小区,60岁以上的人口占到27%以上,记者在这里采访时发现,不少坐轮椅的老人都喜欢聚集在社区里的口袋公园聊天。

  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口袋公园初建的时候考虑到老年人比较多,所以把坡道建起来,让所有老年人顺畅出行。

  为了方便老人出行,社区还对每个单元入口以及服务站等设施进行了无障碍改造。

  除了无障碍坡道,一些社区还通过安装智能设备保障老年人的居家安全。在浙江杭州市翠苑一区,社区为60岁以上的失能失智、独居、孤寡老人安装了电感、烟感和气感、AI马桶水位监测器等数字化智能产品,主动发现老人居家养老的需求,及时上门提供服务。

  播放视频画中画

  参与友好:打造平台 让老年人老有所为

  最新统计显示,我国登记老年志愿者有5000多万,其中社区志愿服务是老年人老有所为的重要舞台。“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标准提出,引导和组织老年人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公益慈善等活动。一些社区通过搭建志愿服务平台等措施,方便老年人老有所为。 

  每天清晨,四川天府新区安公社区慈善茶座的志愿者们就开始忙碌起来,79岁的社区志愿者罗素清在这个茶摊已经工作了快10年,共募集善款近60万元,用于帮助社区生活困难群众以及其他公益捐款。

  除了服务社会,互助养老也是老年志愿者发挥作用的渠道。今年以来,河北衡水的一些社区就开展了“老帮老”志愿服务活动,社区里的老年志愿者们与独居老人、高龄老人等“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

  66岁的宋瑞平还担任着社区里的“银龄网格长”,她结对帮扶7名困难老年人,为他们提供上门理发、代取快递、代买药品等服务。

  在杨树社区,有68名像宋瑞平这样的老年志愿者为高龄、独居、空巢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杨树社区还推出了“时间银行+积分兑换”的激励制度,将银龄志愿者所提供的志愿服务以积分的形式进行记录。

  播放视频画中画

  邻里友好:志愿者服务 就近解决实际困难

  邻里关系的友好也是老年友好社区的重要方面,“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标准明确提出,在社区服务便利可及方面,要探索农村养老服务志愿服务机制,鼓励邻里乡亲为留守老年人提供关爱服务。如今,全国不少社区通过结对帮扶等措施为困难老年人解决实际困难。

  山西省晋城市献义村的日间照料中心,志愿者张海棉正在为村里的老年人做午饭,这个设在日间照料中心里的食堂没有专职工作人员,都是靠像张海棉这样的志愿者轮流排班,义务为老人提供服务。

  晋城市阳城县演礼镇献义村党支部书记于学东称:“我们村全年为老年人服务,都是由义工来完成的,义工有120多人,为老年人服务都是无偿的,但是大家报名都是非常积极踊跃的。”

  除了老年用餐,志愿者们还对独居、孤寡等困难老人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村里的马素秋老人需要经常到县城去看病,每次都有志愿者全程陪同。

  在农村社区,老人居住相对分散,为了保障老人居家安全,一些社区还通过网格员包户的方式保证老年人户户有人管。在山西省长治市果园村,70岁以上的老人都有网格员负责,为老人提供代买药品、健康监测等服务。

  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大辛庄镇果园村网格员梁春香称:“平时多跟老人们唠唠家常,不光听他们说需要啥,还得琢磨他们没说出口的需求。其实就是多花点时间、多替他们想一步,这样的服务才能真正暖到老人心里。”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到今年年底,全国将建成5000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到2035年实现城乡全覆盖。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系列待完成的目标数字,更是一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温暖图景。相信随着老年友好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这些根植于社区的“友好”将成为所有老年人幸福晚年的坚实依托。

编辑:杨舒帆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