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落下帷幕。高考,既是与青涩的高中时代挥手告别,也是在向新的青春旅程招手致意。被问及考完后最想做的事情,好好睡一觉、旅游、考驾照等成为多数考生的选择。不过有老师提醒,考生放松应该适度、注意安全,同时提前做谋划,为接下来填报志愿做好准备。
适当放松规律生活
高考结束后,不少考生表示要好好放松一下,补觉、刷剧、打游戏、发展兴趣爱好成为不少孩子的首选。
高考前学生压力大,高考结束后,考生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各不相同。有的考生反馈高考结束当晚不知道做什么, 但就是失眠了;有的报复性打游戏到很晚。一些考生沉迷手机、 电脑游戏,过度放松,作息时间颠倒黑白,这样的放松方式不可取,应该注意保持科学作息、规律生活。
对于有的考生刚考完,在家里的“地位”直线下降这种情况。 考生要学着转变心态,学生高中三年,家长紧张三年,不比学生轻松。 学生可学着做些家务, 回报父母的辛苦。 家长则要珍惜和孩子这段短暂的相处时光,陪伴孩子做好人生的规划。
缓解压力平常心态
高考结束后,心理上的突然放松、等待成绩时的焦躁不安,或是成绩公布后的兴奋、悲伤,很容易导致考生过度兴奋或过分低落,家长要注意引导考生及时调节情绪,做点儿事情、学点儿技能,有助于考生保持心态平稳。
“孩子考得好,也不能一味纵容, 要做到松弛有度。 孩子考得不理想,意志消沉, 不要一味斥责和抱怨, 应该注意与孩子沟通、帮助其减压。”专家表示,健身、游泳、学车、运动等能有效地转移注意力,缓解心理压力,在等待成绩的这段时间, 考生可以看看纪录片、出去打打球等,多做一些户外运动,及时调整状态。
放松不等于放纵,高考结束后, 还有许多收尾工作。接下来学校还会召开志愿填报指导会、发放毕业证书等。在疫情防控方面也做了提醒,考生出门要戴好口罩, 不参与大规模聚集,不去人多的地方,确保健康安全度过这个假期。高考结束后的这个暑期,是考生人生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暑期的规划也关系着考生的未来。 考生可以静一静,想一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大学生”。
提前准备志愿填报
一般情况下,6 月下旬分数即可查询,时间比较紧张。专家提醒,考生在适度放松后,家长要提醒考生为下一步志愿填报、 未来大学生活做好准备。 考生可先预估一下自己的分数,试着选择心仪的高校、专业等,确定填报意向。
确定填报意向时,要综合考虑自己的选考科目、成绩、兴趣爱好、地域、 身体条件等各方面的因素, 明确自己立志攻读的专业范围和院校范围。 不要盲目追求热门, 报考的院校千差万别, 报考的专业不尽相同。 报考时的“冷”与“热”是与当时就业相联系的, 就业形势好的专业成为考生追逐的热点, 然而相当部分 “热门” 专业的就业并不是恒定的, 报考时是 “热门”, 就业时不一定是“热门”。因此,有志向的考生不要被 “热门”“冷门” 等字眼束缚而放弃自己的爱好和兴趣。
考生可以做一些职业测试, 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力、潜力、气质、爱好等适合从事哪些专业或者行业, 明确不喜欢的专业或者行业。同时,抓紧时间搜集参考资料, 研究立志攻读专业和院校的实际情况。 今年是新高考的第二年,考生可结合往年院校专业的计划、 录取等方面情况综合分析, 重点要研究2021年院校专业录取情况, 收集汇总相关专业录取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对应的位次,根据预估的成绩,先筛选出几个心仪的 “专业(类)+院校”志愿。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要抓好成绩出来前的关键时间, 做到心中有数。新高考模式下,平行志愿批次普通类每次最多可填报96个志愿,艺术类、 体育类每次最多可填报70个志愿。考生要珍惜机会, 尽可能多地选择并填报志愿,到时应尽量填满志愿,多一个志愿, 就多一次录取机会。
考生和家长要通过正规渠道获取招生计划和各院校的招生章程,比如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各高校的官方网站等。 考生可通过高校网站了解高校的基本情况、专业设置、地理位置等信息。另外,家长可通过熟人等社会关系, 了解立志攻读的专业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避免因选错留下遗憾。(河北日报)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