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疗健康 > 健康生活

一个“慢”字让你乐享晚年

2025-05-09 09:32:29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随着年龄的增长,不知不觉,进入晚年生活。一个人到了晚年,最关键的是有个好身体。身体是一切的本钱,是后半生的根本。身体垮了,一切免谈,只好洗洗睡了。

  做人要有底牌。人到晚年,自己的底牌不是财富、不是曾经的辉煌,不是学历,不是外貌,不是技术,而是要做到一个字:慢!

  一、生活方式慢

  慢生活方式是一种优雅、从容、温和、沉静的生活,是一种有益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它可以让我们更多地专注每天的事情,享受当下的宁静,减轻生活的压力,放慢生活的节奏,停下脚步,感受当时的美好。

  人到晚年,已经过了冲锋陷阵、勇往直前的年龄,取而代之的是从容不迫,处变不惊,三思后动,慎言慎行。

  首先,要调整心态,放缓节奏,放慢脚步,让心沉下来、静下来、稳下来,不要急匆匆、搞什么立即行动,立等可取,快刀斩乱麻。

  要搞清楚自己现在这个年龄需要做什么,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人生,不过两件事:创造和享受。几十年的拼搏,积累了各种经验和教训,带来了财富和欢乐,是时候歇歇脚、喘口气,享受一下生活,回味一下往事,细品一下美好,玩味一下作品,体验一下人生。

  当你慢下来,心沉静时,会发现很多过去没有发现的乐趣,过去不注意的风景,过去没留意的物件,突然发光发亮,特别有趣,特别好玩,原来,人生,这么精彩。世间竟有那么多好吃好喝的东西,好玩的地方,好有乐趣的人。

  慢生活,看见的是平时看不见的美好,是平时闻不到的花香,是平时不曾感受的清新,是平时未曾关注的幸福!

  二、饮食习惯慢

  上班之前,时间紧张,狼吞虎咽,风卷残云,是个意思,多少就行。现在,年龄大了,吃饭讲究了。要有粥、有菜、有馒头、有鸡蛋、有杂粮,一句话,要有营养。

  饭烫了,不吃;水凉了,不喝!温的食物,七分饱,一口饭要嚼30下。细细嚼,慢慢咽,餐桌不语,专注吃饭。享受当下的食物,享受生活的美好。

  三、运动形式慢

  人年龄大了之后,要尽量做一些缓慢、柔和、低量、轻微的运动。太极拳、站桩、八段锦、五禽戏、漫步走等,一定不能急。

  早晨起床要慢。不要立即起床,出现问题。缓缓地躺一会儿,慢慢地坐起来,按摩一下穴位,用手指梳梳头,刮刮眼,揉揉耳朵,拍拍腿,做做拉伸,使身体慢慢恢复阳气,使筋骨柔韧,使大脑苏醒。

  越简单越好,认准适合自己的项目,进行锻炼。比如强肾,你就开展揉耳、搓腰、踮脚撞肾俞、抖肾、提肛、深蹲、俯卧撑。打开肾气,就能起到强肾的作用。两手夹着耳朵,上下搓动,直到发热,随着时间推移,搓动的次数要增加,时间要加长。

  要防止运动损伤。老年人锻炼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运动时,有功利心,急功近利。讲究数量、跟人攀比。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跟自己比,逐步提升。不要嫌慢、嫌少、嫌不过瘾!暴走出现膝盖问题、拉伸出现过量损伤的情况比比皆是。

  四、处事方式慢

  人到晚年,该做的事都做好了,该做的贡献、该完成的任务都已经完成。就不要再着急上火,大步快跑了。遇到事,先缓一缓、放一放、让一让,考虑清楚,自己有无能力处理,自己不管行不?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人生不过百,常怀千岁忧。该让儿孙吃得苦,还是要让他们去吃苦。人生不可复制,人不能代替别人。让孩子自强自爱,比事事包办代替要好得多。

  专注修心养性,心修好了,修柔了,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就得体了。遇事不一定雷霆万钧,疾风暴雨,可以试试温和柔顺的方法。和声细语,慢慢讨论,摆明情况,仔细分析,给人空间,等其思考,自然会有结果,纵使一时想不明白,不得解决,也有解决之时,而且效果会更好一些。

  其实,冷处理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谋略,是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柔弱胜刚强。要发挥柔弱的力量,坚持长期主义,以慢打快,慢工出细活。

  让生活慢下来!多做深呼吸、冥想,多接触大自然,感恩遇见,珍惜当下,享受独处,发展兴趣,做自己喜欢的事,见自己愿意见的人,宁静祥和,优雅从容,安享晚年!  宋锦丰 整理

编辑:李雅雯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