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如何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开创民营经济发展新局面,近日,记者采访了察北管理区党工委书记薛美华。
记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察北有怎样的总体思路?
薛美华: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民营经济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贯彻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总的考虑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对民营经济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强化政策落实健全机制,扎实开展民营企业梯度培育,持续提升民营经济创新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引导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记者:请问察北在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方面,有哪些措施?
薛美华:察北始终把民营经济发展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去年,全区市场主体达到2269家,同比增长14.5%,民营企业681家,同比增长17.4%;全区民营经济实现营业收入67.6亿元,完成税收1.65亿元,占全区税收总额的93.29%。全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2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2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家。民营经济的综合实力、创新力、竞争力持续提升。
一是全力推动环境优化,优化办事流程,引进了第三方提升帮办代办服务,强力推进首批13项“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事项,新开办企业全流程压缩至0.3小时以内。二是建立了线下走访、线上联系、政企沟通、纾困解难、跟踪问效服务企业机制,及时收集线上线下、座谈会和区领导、乡镇、区直单位主要负责人走访企业反映的困难诉求和意见建议,建立清单台账,确保困难诉求及时解决、及时答复。三是由区数政局牵头联合发改、自然资源、住建、生态环境等部门建立了协调联动机制,打造“一站式”服务,工作人员全程跟进,各部门协同作战,通过帮办代办、数据共享、并联审批程序,为项目推进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办事环境。
记者: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请问察北有哪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真招、硬招、实招?
薛美华: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当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我们将坚持以企业为中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谋划制定系统性有效举措,以更多“实招”“硬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实施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厚植民营企业成长沃土。深化“放管服”改革,以“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为抓手精简行政审批流程,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对涉及企业发展的重大事项,根据企业所盼,推进跨部门、跨层级的业务流程再造与系统重构,加快“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一次即办”,拓展容缺受理、信用承诺、并联审批等机制,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深化“亲清政商”关系建设,实行“服务专员”全覆盖包联市场主体制度,选派全区股级以上干部全覆盖包联重点市场主体,通过每周入企、电话和微信等方式常态化联系市场主体,实现简单问题“专员马上办”,复杂问题“专班协调办”,疑难问题“领导小组研究办”联动解决机制。
二是实施创新驱动提升行动,增强民营企业核心优势。大力实施企业“培育帮促”和科技赋能专项行动,坚持“抓大、扶小、育新”,针对认定条件、认定流程、评分标准等重难点问题,通过对标找差、分类指导、一对一精准辅导的方式,及时为企业答疑解惑,帮助企业准确掌握认定、奖励等申报途径和条件,指导企业编制认定材料,提升企业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准确性,提高企业认定成功率。引导企业通过科技入股、合作开发等方式,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等交流合作,协作发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研成果、科技资源的转化运用。
三是实施纾困解难提升行动,破解民营企业急难愁盼。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展应收账款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融资业务,建立风险分担机制,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建立健全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对接机制,定期组织政银企对接活动,加强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的沟通合作,提高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始终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合理安排土地供应计划,优先保障民营企业重大项目用地需求,鼓励企业盘活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为民营企业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提供土地支持。(记者 王大庆 通讯员 黄文祯 夏雁玲)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