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农事正忙。9月11日清晨,涿鹿县卧佛寺镇王家窑村村委会院外,已聚拢二十多位村民,脸上写满了期待。
“来了,车来了!”不知谁喊了一声,不久一辆卡车便稳稳停住。县生态环境分局驻村工作队员张萌利落地跳下车,扬手招呼:“按登记顺序来,每户两袋,家家有份!”沉甸甸的袋子里,装的是村民念叨了一个月的“盼头”——秋储关键期最需要的磷肥。
这“盼头”,来自村民心头一份“需求清单”。今年8月,工作队走访55户村民,发现不少杏扁树“病了”:枝叶泛黄,坐果稀疏。“是缺磷。大伙都想买肥,可手头紧呐。”张萌说。村民的“急难愁盼”就是行动指向。工作队迅速上报,局党委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响应,兵分两路抓落实:一路负责筹措资金、制定采购方案;一路对接供应商,确保肥料品质优、价格公道。短短几天时间,就将10吨优质磷肥筹集到位。
“这肥是‘对症药’!”村党支部书记朱晓波一边组织党员和村民卸车、登记,一边向村民介绍:“这是北方旱地专用配方,养分充足,既能促玉米灌浆,又能保杏扁果仁饱满。”工作队不仅送来物资,更送来一份放心——随化肥附上的检测报告,让村民们心里踏实。
从“需求”到“兑现”,留在朱晓波心里可不只有这一个“账本”。今年6月,工作队员发现部分村民的房屋因雨水冲刷导致外墙皮脱落,村东边的巷口道路路面也因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生态环境分局向王家窑村捐赠了10吨水泥,用于修缮房屋和道路,改善出行条件,守护群众安全。自2015年,涿鹿县生态环境分局派出工作队到卧佛寺镇开展驻村帮扶以来,一批批队员在此接力。从最初的解燃眉之急到参与基础设施规划、人居环境整治,帮扶工作的内涵不断深化,将一个个具体民生需求,转化为推动乡村向前的扎实足迹。
看着村民们扛着肥料回家的背影,张萌和同事们已在谋划下一步:解决了施肥问题,就要着眼市场销路;修缮了道路房屋,更要谋划产业根基。百姓的需求在升级,他们的“幸福账单”也要不断续写。(王棣 张婧奇 朱梁 王格)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