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康保县检察院检察官。在工作中,他坚持学网用网,从微信朋友圈到抖音直播间,发布各种公益信息,让“检察蓝”借助网络的力量,温暖了无数角落。

微信朋友圈:爱心在这里裂变
2015年,张海在走访中遇到了与残疾父亲相依为命的小姑娘杨露,她怯生生地仰着头邀请:“张叔叔,在我们家吃饭吧,我给你炒山药丝。”张海的眼眶瞬间发红,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为这些孩子做点什么!”他将这揪心又温暖的一幕做成九宫格,配上文字发到朋友圈。没想到,受到了亲朋好友的广泛关注,大家纷纷出手帮助,几天就募捐到1.2万元。
这让张海看到了网络的力量,他开始在朋友圈发布更多公益信息,同时,坚持用“文字+清晰票据”的方式,“直播”每一笔善款的去向,日积月累,他为自己建起了一座坚实的“公益信用银行”。至今,张海已累计帮扶贫困学生600多名,募集善款超过50万元。

“云家访”让万里变咫尺
2020年,疫情阻断了线下走访,张海果断开通抖音号,开创线上助困新模式。“土坯房里的读书声”“风雪中的求学路”“踩着板凳炒菜的小当家”……这些真实、纯朴的短视频,直观展现了当地孩子们的困境与坚韧,其中,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突破10万,引发了网友的强烈情感共鸣。
张海还走进直播间,带着网友们“云走访”,现场解答资助问题。平台的广泛传播带来了意外惊喜——北京的一些学校和教育机构,为当地多所乡村学校开通了免费网课。账号运营5年,促成了89对“一对一”长期助学结对。这份爱心还跨越千山万水,辐射到了海外华人,他们纷纷伸出援手,将温暖传递回祖国需要的地方。

数字化赋能:严谨守护每一份善意
作为一名检察官,张海在公益的道路上,也没忘了自己的老本行,把法律人的严谨劲儿全都融入到公益实践里。他就像一个精心的工匠,建立起“三级云核查”机制:村委初筛—志愿者视频核验—理事会线上表决,确保全流程在线、高效且透明。同时,他还为600多名受助学生建立了“爱心大数据”动态档案,详细记录学业、家庭和资助情况,实现帮扶的精准匹配。
当直播间飘过受助大学生“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深情弹幕,当那个曾经冻伤双脚、怯生生说“想上学”的小女孩,脸上终于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张海的“互联网+公益”实践,早已超越了救助本身,他连接起困顿与希望,让无数微光汇流,照亮了孩子们的未来之路。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