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十月,市人民公园内秋色宜人,古树参天,欢声笑语不断。今年,这座承载着几代张家口人记忆的城市地标迎来建园100周年华诞。从1925年的荒芜苗圃到如今的生态绿洲,从“太平公园”到“人民公园”,它不仅是城市绿意的守护者,更是市民情感的寄托地,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与城市的生长。
1925年,市政局在这片荒芜之地开辟苗圃,播下绿色希望;1933年,察哈尔省主席宋哲元主导扩建,修建亭廊、引水入园,命名为“太平公园”;1948年张家口解放后,公园更名为“人民公园”,开启服务大众新纪元。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公园快速发展的黄金期。1965年起,游泳池、游乐场、动物园等设施相继落成,成为孩子们的天堂;1973年,2分钱的门票见证了年接待215万人次的辉煌。
改革开放后,公园持续升级:1980年代,人工湖与游艺设施增添诗意;2004年取消门票,实现“还园于民”;2006——2007年,“拆墙透绿”工程与五大功能区的划分,推动生态与人文深度融合;2018年,中心水景区以玻璃桥、叠水与喷雾打造如梦如幻的“仙境”,成为网红打卡地;2019——2025年间,公园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完善便民设施,服务品质不断提升,成为“市民家门口的幸福园”。
如今,人民公园已从围栏景观蜕变为“推窗见绿、开门入园”的城市绿洲。园内百年银杏、槐树、卫矛等撑起绿荫,牡丹园内八九十年的牡丹与2020年新引进品种交相辉映,每年5月上中旬盛放,最大花朵直径达30厘米。1934年的长廊丹青依旧,1935年的张垣察哈尔大饭店诉说往昔繁华,1963年的卧龙亭流传康熙夜宿传说。这些老建筑与古树,是时光印记,也是市民生活底色,是城市与历史对话的鲜活注脚。
人民公园的百年,是刻在草木砖石里的城市历史,更是扎根寻常巷陌的民生福祉。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百年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未来将继续以热爱与责任为笔,书写城市与人民共赴美好未来的新篇章。(王松 彭雪婷 王超)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