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一米六的个头,利落的短发,镜片后闪着亮光的眼睛,说话快而清晰,指尖因常年整理资料磨出薄茧——初见郭瑶,这个瘦小的姑娘似乎与人们印象中“挑大梁”的会长形象有些不符。
但正是这个“小女子”,在近五年的时间里,以一股不服输的“犟劲儿”和创新的思维,带领张家口公益志愿者促进会,构建起一张覆盖助残、医疗、扶贫等多领域的公益服务网络,诠释了新时代公益人的担当与能量。
近年来,郭瑶抓住“直播经济”风口,发起“爱在云端·共筑梦想”社区直播助残项目。
她深入社区筛选残疾人学员,组建“云端主播孵化营”,通过专业培训、资源对接和全程陪跑,帮助多名残疾人成为电商主播,实现居家就业。首场“助残直播夜市”在桥西区南茶坊社区开播,肢体残疾主播坐在轮椅上,向直播间的观众介绍张家口本地的农特产品。截至目前,项目已开展直播68场,带动20余名残疾人增收,人均月收入从原来的200元提高到800元至2000元不等,该项目荣获“河北省首届残疾人创业大赛优秀奖”,成为全省助残就业的典范。
郭瑶常说:“直播不是终点,而是让残疾人看见更大世界的窗口,直播屏幕不是边界,而是让残疾人触摸世界的指尖。”在郭瑶看来,比销售额更珍贵的,是那些曾经蜷缩在角落的身影,如今能在镜头前自信地喊出“张家口特产,我为家乡代言”。
除了助残就业,郭瑶也关注社区居民健康。
“中医是老祖宗的智慧,让好中医走进社区,让老百姓看得上病、看得起病。”抱着这样的信念,郭瑶于2022年发起“名医中医进社区”公益行动,组织退休老中医和骨干医师走进社区、乡村,开展义诊30余场,服务群众超2000人次。2024年,她进一步创新推出“中医文化集市”,设置名医坐诊、理疗体验、药材辨识等区域,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中医服务,同时传承中医药文化。集市上,82岁的省名中医张老先生现场号脉开方,“以前觉得中医遥不可及,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找专家看病,还能学推拿、认草药,太实用了!”居民王阿姨体验完艾灸后说道。
面对初创时期的“三无”困境——没有经验、没有资金、没有团队,郭瑶以党建为引领,成立党支部,坚定信念、攻坚克难。小丫头在和自己的思想“斗争中”,“强迫”自己继续坚持,这股“犟劲儿”渐渐感染了更多人,如今,促进会已发展会员百余人、会员企业数十家,汇聚众多高学历人才。
党建引领公益的信念,催生出一个个有温度的公益现场——今年2月25日在“银龄健康加油站”活动中,72岁的张奶奶举着血糖单感慨:“郭会长教我用手机记饮食日记,比儿女还上心!”3月30日组织慰问桥西区苏家桥雨花斋,40组爱心家庭驱车1小时送来的20类物资中,11件衣物是她为11名孤儿亲手挑选的。5月17日,她联合多家单位在尚峰广场举办“携手同行·共享阳光”助残日活动,当残疾人艺术团手语舞《感恩的心》一上场,台下观众自发打开手机灯光……五年来,她带领团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00余场,服务群众超20万人次,覆盖助残、敬老、环保、教育等多个领域。
郭瑶不善言辞,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公益的真正含义。从助残直播到中医义诊,从物资慰问到环保宣传,她始终奔走在一线,为需要帮助的人群点亮微光,也悄然改变着许多人的命运。(赵彩芬 高阳 王润泽)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