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崇礼彩椒大会现场
图片说明:参赛的彩椒
在不久前落幕的首届“崇礼彩椒大会”上,54岁的孔喜军斩获“红彩椒大王”称号,然而站在领奖台上的却是他的儿子。
“在大赛前一天下午,我从大棚里摘了一箱红彩椒和一箱黄彩椒,每箱重15公斤,送到比赛现场后,我就转身回大棚忙活了。得知获奖后,我让儿子替我去领奖。”孔喜军话语朴实,却透着椒农特有的实在劲儿。这匆忙地来去,恰似他过去二十年与彩椒相伴的剪影——忙碌,却充满奔头。
今年,他在崇礼区红旗营乡老芽茬村种植了34个彩椒大棚,大的占地1.2亩;小的占地半亩。3月15日在石家庄藁城育苗,5月8日移栽种植,8月1日上市,一直销售到10月中旬。他种植的红彩椒品种为“玛索”,一株秧子结果1.75至2公斤,亩产1300至1400公斤。
二十年前刚种彩椒时,用他的话说是“两眼一抹黑,啥也不懂”,他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虽渐渐掌握些门道,却始终不够全面。转机发生在2009年,他加入河北省菜农俱乐部,省专家轮番讲课,从病虫害防治到绿色栽培技术,全是实打实的干货。正是多年的学习与摸索,让他羽翼丰满,完成了从传统农民到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农人”的蜕变。
如今的他深谙种椒之道,在黑黄土地上建棚,用羊粪做基肥,科学控水,种出来的彩椒甜度足、色泽亮、果形周正。正是对彩椒品质的极致追求,让他的红彩椒在评委面前脱颖而出。
眼下正是彩椒集中上市时节,山东、广州和北京等地客商纷纷前来收购,其中山东客商最多,他们驻扎在崇礼,每天根据订单收购彩椒。谈到市场,孔喜军如数家珍。“国外市场偏爱红彩椒;国内则更青睐黄彩椒。”他说,除国内市场外,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也有他的彩椒的踪影。当下,黄彩椒售价每公斤为28元;红彩椒是14元。
“刚走了4车绿椒。”他告诉。这小小的彩椒,学问极大。孔喜军解释道,先长出的是绿椒,能自然转黄、变红的才是商品价值更高的彩椒。如红彩椒在生长过程中,先是绿色,然后转为墨色,最后才变成红色,整个变色历时一个月。彩椒颜色不同,售价也不一样,绿椒价低,黄椒价格常是红椒的一倍以上。
对于销售,他有一套精密的“色彩经济学”,彩椒分6至10成色,根据运输距离远近,选择不同成熟度的彩椒。卖到北京的选九成色;卖到广州的则选颜色更重的。“彩椒储存期为7天,在运输中加冰瓶可储存10天,如果全色彩椒走远途可能会坏,必须算好。”孔喜军告诉记者。
从最初种植彩椒时对未来的憧憬,到如今捧上“红彩椒大王”奖牌的踏实,孔喜军的二十年,是崇礼彩椒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缩影。他不仅自己富裕了,还通过崇礼区绿园蔬菜专业合作社带动更多乡亲致富。当被问及未来的打算时,他看着大棚里即将转色的彩椒,简单而坚定地说:“继续种好椒,把‘崇礼彩椒’的牌子打得更响。”(魏民 周大伟)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