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红星照耀中国|为何今日,我们仍要“到延安去”?

2025-10-17 15:42:15  来源:贵州日报报刊社

75ecf260e358a3a3a51e1e8714c5fdb0.jpg


“遇到困难的时候,来延安看看吧!”


“在延安找到我们的精神源动力!”


跨越80多个春秋,为何延安仍是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之地?跟随“红星照耀中国:从伟大胜利走向伟大复兴”网络主题宣传调研采风团,去找寻答案。 


1.jpg

吴起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门前阶梯。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田旻佳 摄


从镌刻有“1934”字样的石梯向上走去,一级一级攀登阶梯,当立于山顶,吴起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便出现在眼前。这里是陕西吴起,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在此胜利会师。如今,纪念馆矗立于此,仿佛一座丰碑,不断诉说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2.jpg

吴起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内浮雕。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田旻佳 摄


对于吴起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解说员杨颖而言,展馆内的每一件展品都是生动而充满力量的。“这把手枪是当年毛主席临走前留给赤安县红军游击队队长张明科的,枪随着张明科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度过了二十多个春秋,立下了赫赫战功。”杨颖说,“这个故事永远激励着我勇毅前行。”


3.jpg

延安革命纪念馆内,展现奔赴延安的有志人士的群像。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田旻佳 摄


80多年前,山河破碎,当中华民族陷入危亡之际,一群群怀揣理想的有志青年毅然冲破重重阻碍,向着陕北高原上的小城——延安汇聚而来。


其中,有不少来自贵州的热血儿女:息烽青年唐树楷1937年入党,次年便奔赴延安寻求救国真理;孔文、严金萱、陈淑蓉等7位贵州姑娘,背起行囊走进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课堂。


根据延安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的一份全国各地到抗大学习的人员统计表(1938年7月统计),贵州学员多达27名。他们誓以青春之躯为民族解放而战,以坚定的信念和直面苦难的勇气,奔赴“精神灯塔”延安。


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


WechatIMG15.jpg

延安革命纪念馆。(西部网供图)


延安革命纪念馆讲解员苏丽娜每说到这些故事时,总会忍不住热泪盈眶。“我本身就是土生土长的延安人,怀揣着革命情怀,选择回来做实事,就是想帮助新时代的青年们在延安故事中汲取力量,找到自己当下的职责使命。”


WechatIMG9.jpg

延安革命纪念馆展厅。(西部网供图)


苏丽娜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静默的历史文物具象化,让它不再沉寂于展柜中,而成为会呼吸的历史教科书。“遇到困难的时候,来延安看看吧!这里会找到你所想要的。”苏丽娜说。


年轻一代的立志报国,离不开前人的播种。从事延安精神宣讲三十年了,杨家岭革命旧址管理处主任侯振龙始终对这份事业充满热爱与激情。


WechatIMG4.jpg

杨家岭革命旧址。(西部网供图)


杨家岭是党中央领导人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延安文艺座谈会等重要会议。


WechatIMG10(1).jpg

杨家岭革命旧址。(西部网供图)


在杨家岭几十年如一日地讲解,在侯振龙看来是一种“革命精神”的坚守。“我们要把这种精神带出去‘开花结果’。几年前,曾到贵州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展宣讲,让大学生们知道‘延安的窑洞有马列主义’,让青年们感知到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让他们知晓是这样一群革命者在简陋的窑洞中打下了人民的江山。”


8.JPG

吴起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田旻佳 摄


时光流转,80多年过去,“到延安吧”这句话依然流传。


今日,为何仍要“到延安去”?是因为延安精神照亮着前进的方向,这早已超越了地理意义上的抵达,而是一种面对困境时的力量源泉,源自永不过时的精神。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无论时间过了多久,这仍是你我的“灯塔”,助力我们汲取奋进的力量。


编辑:吴明富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