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联合声明发布第一天,我们的预定量就增长了35%”

2025-05-14 15:52:14  来源:环球时报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取得进展的消息,令沉寂一时的美国航运业和众多零售商感到兴奋。美国《华盛顿邮报》12日报道称,作为美国贸易摩擦的“前线”,平日里喧嚣的洛杉矶港出现了一半以上的集装箱船泊位空闲的罕见景象。与此同时,美国内陆多地的零售商在为“中国制造”库存告急而发愁。“在中美经贸会谈达成的90天窗口期里,美国进口商们盼望上游能尽快发货,预计中美之间一轮贸易激增即将出现。”美国财经新闻媒体CNBC网站12日的报道援引ITS物流公司全球供应链副总裁保罗·布雷谢尔的话说,“我有一些客户在中国预装了成千上万个集装箱,随时准备发货。”他预计,在接下来的四到六周内将出现一波中美货运激增。《环球时报》记者也从国内一些货运代理处了解到,在中美日内瓦会谈期间,就已有企业开始重新预定从中国运往美国的集装箱舱位,为5月下旬重新向美国发货做准备。


图片

美国洛杉矶港(视觉中国)


中企:海外仓存货帮助过渡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上周抵达洛杉矶港的集装箱数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约1/3。在过去的一个多月内,不少美国进口商因无力承受关税而订单骤减导致海运量骤降。一家精密音频设备进口商已要求其中国供应商停止发货。据其首席执行官称,按照美国政府此前的关税政策,公司在中国工厂积累的商品将被征收的关税超过100万美元,这对这家小企业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图片

美国主要港口货运吞吐量及中国商品占比


马斯卡特是美国一家鞋类零售商的总裁,他的公司负责将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带到美国的梅西百货、科尔百货和亚马逊等渠道销售。他告诉CNBC,由于美国政府的对华关税,“我们的成本将上涨40%,我们将不得不提高秋季交付商品的售价。”这名美国零售商表示,由于年底圣诞节等假期商品的发货时间临近,许多美国进口商预计将抢先备货。“由于无法确定中美是否能达成长期协议,而大部分假期商品需要在8月和9月离开中国……库存将会被大量提前装运。”


尽管业务部分恢复,马斯卡特仍对美国政府反复无常的贸易政策感到十分不满,因为他已受到严重损失。他介绍称,此前他的一批从中国进口的货物因145%的畸高关税被送往保税仓,在那里“观望”关税的变化,但期间每个集装箱都需缴纳1万美元的仓储费用。


CNBC报道称,目前美国一些行业急于补充订单。美国化学品分销联盟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拜尔表示,关税对化学品供应链的损害已经形成,现在商家们马上会迎来一波补充库存的行动,涵盖洗涤剂和清洁产品、各种饮料如柠檬酸、苏打水、运动功能饮料以及肥料等。


宁波新东方工贸有限公司CEO朱秋城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他的企业在美国海外仓的存货帮助他们较为平稳地度过了过去的一段时间,而且由于拥有自有品牌,企业在美国市场的利润空间和议价能力也较强,可以消化当前税率带来的成本上涨。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出口从业者对未来的预期似乎没有中国外贸企业那样乐观,这让美国对华出口的恢复程度仍存疑问。美国大豆协会12日在发给《环球时报》的一份声明中写道,“目前(中国)对美国大豆的关税影响依然不容小觑——而来自巴西和阿根廷的竞争对手是没有这笔额外费用的。这意味着,中国将优先从南美采购,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购买美国大豆。”


多方看好中美航运迎来小高峰


在中美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的第一天,我们从中国的海运预定量就增长了35%。大量之前积压的订单正在快速出现,舱位很快就会被定满。”美国物流货运代理企业飞协博创始人瑞安·彼得森13日在社交平台X上写道,“准备迎接一波海运高峰吧。”


在过去一到两个月里,全球海运市场尤其是中美航线受到美国关税的强烈影响。据货运数据公司Vizion公布的数据,4月1日当周,从中国发往美国的集装箱预订量比前一周下降64%。另据长期追踪全球海运运价的Xeneta公布的数据,今年1月1日到现在,从中国到美西和美东的即期运价分别下跌56%和48%。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首席信息官徐凯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回顾过去一段时间国际航运市场动态可以看到,中国抵达美国的集装箱货物在今年第17周(即4月21日当周)达到峰值,考虑货物从中国通过海运到达美国需要三到四周时间,这显示出在所谓“解放日关税”生效前,有一波“抢出货”的市场行为。而在接下来的两周,中国抵达美国的集装箱货量则出现显著下滑,明显受到关税政策影响。


徐凯认为,如果中美没能在日内瓦就下调关税达成一致,美国市场上的缺货现象或将在关税生效3个月后达到最严重,即今年7月上旬。缺货最严重的应是小商品和服装等轻工业制成品。至于美国对华出口的粮食、能源等产品,则在更早出现大幅下滑。他介绍称,根据干散货船AIS轨迹大数据测算,今年3月从美国到中国的干散货量同比下降60%以上;根据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的大数据测算,美国对中国的能源出口从年初至4月底,累积量同比下降14%左右。


由于需求锐减,许多承运企业在过去一个月中把运力移出中美航线,转而部署到其他航线上。飞协博亚太区海运采购总监伊卡鲁斯·谢告诉《环球时报》记者,4月2日以后,中美航线上空班、停航、航线重组的情况上升。市场上航线选择减少,直靠港口的航次也在减少。“比如美国的威尔明顿港,该港口的直靠服务已被完全取消。青岛至纽约的航线,直航班次从每周两班减少到一班。”


“为全球贸易环境带来一丝暖意”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上述情况意味着接下来国际海运运费将迎来大涨。“中国到美国西海岸的海运价格短期内可能上涨20%。”Xeneta首席航运分析师彼得·桑德警告称,“托运人将利用这90天的窗口尽可能多地将货物运往美国,这将给运价带来上涨压力。”他认为,恢复运力需要时间,短期内托运人可能要支付更高的运价。徐凯同样认为,当前形势下美国零售商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加大“囤货量”,短期内班轮公司可能出现舱位不足的情况,运费价格可能短期内暴涨,“但运费长期上涨的后续动力不足”。


“中美关于经贸的联合声明为全球贸易环境带来一丝暖意,出口商们过去一个月的成本压力会得到部分缓解。”英国广播公司(BBC)援引一家位于香港的出口服务商的话称,未来90天,他的业务估计会繁忙起来。然而,也有从业者仍有担忧情绪。“比起关税,业内其实更担心的是不确定性的问题。”朱秋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政府关税政策的朝令夕改,将使许多企业难以作出重大决定和长期部署,比如设备采购或增加产能等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可能比关税的影响更严重。”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若关税战长期持续将迫使企业重构供应链,产生“近岸外包”和“友岸外包”等选择,最终导致供应链效率降低。长期来看或增加商品和原材料的中转运输量,或者在采购中舍近求远,全球商品和物资周转效率下降。这将带动全球海运需求的增长,也会推动航运公司进一步多元化其市场布局,比如把美国航线的运力分散到更多新兴市场,例如东盟。


编辑:吴明富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