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京津冀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举办
我省两名选手获得冠军
河北日报讯(方素菊、高会坡)10月30日至11月1日,“数字京津冀 赋能未来城”2025年京津冀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雄安新区举办。来自京津冀三地的90名数字精英参与角逐,河北省总工会代表队选手常杰、张宇琦分别获得数据安全管理员和无人机装调检修工赛项第一名。

10月31日,在2025年京津冀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现场,参赛选手正在进行比赛。河北日报记者 刘光昱摄
本届大赛由河北省总工会牵头,联合北京市总工会、天津市总工会共同主办,设置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数据安全管理员、无人机装调检修工3个赛项,旨在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不断提高京津冀职工数字技能应用能力和水平,培养更多数字领域工匠人才。
决赛现场气氛热烈紧张。在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赛区,选手们面对复杂的机器人系统,按竞赛要求沉着冷静地进行程序调试与精度优化;无人机装调检修工赛场,选手们对无人机的飞控系统、传感设备进行精细组装与检修,确保无人机能够精准执行巡检等任务;在无形的网络空间中,数据安全管理员的比拼同样激烈,他们构筑防线、分析漏洞、应对攻击。
获得无人机装调检修工赛项冠军,张宇琦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一同参赛的几名河北队友。备赛期间为了研究比赛参数,他们曾经20多个小时连续攻坚。本次比赛,除了他获得冠军外,另外两名队友分获无人机装调检修工赛项第二名和第五名。
“一天的比赛,从拆装散件到精准调试,从故障排查到飞行吊运,每一个环节都力争做到最好。”张宇琦说,这次比赛也让他感受到了工匠精神不仅在于技艺精湛,更在于持续突破行业痛点的创新力。他认为一名好的无人机装调检修工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在技术上追求极致,解决行业痛点。
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三地在产业协同、人才交流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从2023年北京“轨道上的京津冀”开局,到2024年天津“创新京津冀”接力,再到2025年河北“数字京津冀”续章,京津冀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的影响持续扩大,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此次大赛组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京津冀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进一步激发了三地职工学习数字技术、提升数字素养的热情,让更多“数字工匠”脱颖而出。大赛的成功举办,是京津冀三地工会组织深化合作、共育人才的生动实践。
按照京津冀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相关规定,大赛对获得各赛项决赛前10名的选手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各名次相应的物质激励。对获得各赛项决赛前三名的选手,由三地总工会命名为“京津冀大工匠”,并颁发证书。
京津冀三地联合办赛模式,打破了地域壁垒,促进了三地职工在技术标准、工艺方法、职业精神上的深度融合与互学互鉴。
“能够获得‘京津冀大工匠’的称号,我倍感荣幸,也深知责任重大。”数据安全管理员赛项冠军常杰激动地说,这次大赛为河北选手提供了一个与京津两地顶尖高手交流学习的平台。雄安新区的数字化场景让他们大开眼界,也让他们看到数字领域技能人才无比广阔的未来。他将把这次比赛中学习到的技能带回工作岗位,带动更多工友一起进步。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