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县区新闻 > 尚义县

雨多水丰,坝上田野“换装”忙

2025-11-12 16:49:52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图片说明:张杂谷在张北县获得丰收

  图片说明:在坝上地区田间生长的张杂谷

  沽源收获藜麦

  今年1月至11月,张家口全市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86.3%。

  降水在变化,农业结构也在调整。坝上农民在进行传统种植的同时,也在根据实际情况巧应变。

  雨水多了该种啥  

  11月初的尚义县八道沟镇七甲山村,田春芳的拖拉机轰鸣着碾过收获后的土地,残存的地膜与青玉米根茬被连根拔起,仿佛掀过传统种植的一页。这位土生土长的农民,从还没入冬就开始为明年的农业生产做准备,考察地块、联系养殖场下订单。

  这两年,坝上地区雨水增多,田春芳果断掉转船头,改种耐涝的青玉米。“雨水多了,何必再流转水浇地!”他说,自己从去年转向承包旱地,流转费从每亩600元降至200元,还省了电费、水费和滴灌成本。虽然旱地亩产3吨略低于水浇地,但算下来,每亩仍有300元利润,远高于传统作物。

  田春芳的青玉米种植面积一路扩张,从前年的300亩,到去年的800亩,再到今年的2000亩。这个选择背后是精准的经济账:前年在水浇地上种植的青玉米亩产3.8吨,每吨卖到460元,扣除1100元费用,纯利为600元。去年,承包的旱地亩产3吨,每吨售价400元,费用500元,获纯利700元。今年亩产3吨,每吨能卖380元,纯利仍有500元。

  张杂谷“站住了”

  在沽源县平定堡镇口道营村,薛奇龙试种了600亩“张青谷”饲草,亩产600公斤,每吨卖750元。同时种植的160亩“张杂谷6号”和“张杂谷25号”,亩产325公斤,以每公斤4元的价格卖给了邯郸客商。

  现在,已有种植大户联系他订购籽种,据他统计,预计明年种植面积将扩大到5000亩。

  沽源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尹建国的记录显示,“张杂谷6号”“张杂谷25号”及全株玉米等品种,均可以适应雨多的天气条件。

  兴宏农业种植有限公司总经理秦志刚说,在9月中旬至10月中旬连续降雨中,他发现藜麦穗有10%至20%已成熟的麦粒发芽,导致产量不如宁夏高。他试种了不足200亩的张杂谷,在相同条件下,亩产250至300公斤,保持了稳定产量。薛奇龙也种植了藜麦,但他早在9月中旬就收获了,发芽的较少。

  数据更有说服力。市农业农村局表示,2025年,坝上地区共种植张杂谷10.7万亩,较去年增加8.01万亩,亩产350公斤左右,较莜麦单产增产250公斤。坝上地区正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大力推广抗逆性强、高产稳产的张杂谷。

  智慧农业在田间生长

  郝在红,康保县宏丰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一位带着现代管理经验返乡的“新农人”,2021年在屯垦镇创建公司,贷款购置智能农机,建起500亩蚕豆基地。

  秋收后,坝上土地进入休整期,但郝在红却并未闲着。看到雨水一年比一年丰沛,他正认真考虑调整种植结构,计划明年利用当地滩地,小规模试种水地小麦。

  然而,引入新作物从种到收是一项系统工程。产前要依据土壤条件精准选种;产中要根据苗情长势精准追肥;产后需采用履带式收割机进行作业。一桩桩、一件件,郝在红做足了功课,期盼来年能够迎来小麦丰收。(魏民 赵晓刚  温雅茹 陈忻 史惠英 张晓磊 )

编辑:李雅雯
责编:王 卫
审核:闫振寰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