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赵绅光 李沛涵 李征航
5月12日,在河北长安汽车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内,全国劳动模范张赫正跟几名青年技工一同探讨创新方案。这样的场景,在车间日常工作中再平常不过。
张赫(右二)和同事探讨创新方案。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赵绅光 摄
张赫是河北长安的汽车调试工。刚生产下线的车辆就是由他这个工种负责调整、测试、检修后才能交付,不仅关系到车辆的出厂质量,更关系到驾驶者的人身安全。
在一次次困难解决、一个个难题攻克的实践过程中,张赫积累起了丰富的经验。经他之手“治愈”的车辆已超过10万台,解决技术难题40余项,累计创效超千万元。
“汽车像人一样会‘生病’,关键要读懂它的‘语言’。”张赫自创了一套“望、闻、听、感”诊断法,快速定位汽车故障。
“望”,即从车体外观到内饰、再到底盘件进行全面检查,通过仔细检查来寻找问题;“闻”,主要依靠气味来判断汽车部件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听”,则通过车辆行驶或部件运行时发出的异响判断车辆的故障点;“感”,侧重利用身体对温度和振动的感知来判断车辆存在的问题。
生产线上,工人对车辆进行检验。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赵绅光 摄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这是我的工作态度和精神追求。” 张赫说。
“新长安之星”是河北长安打造的一款经典产品,在试生产过程中,遇到了中门调整难题。“我们调试的精度一般是毫米级的,比如说前门与中门的间隙是5±1毫米,没有进行技术改良以前,需要很多调试工齐上阵,花费超出生产节拍几倍的时间来调整,效率非常低。”张赫告诉记者。
为突破这一瓶颈,他积极探索、潜心研究,创新提出“张赫调整法”。该方法将中门调整流程细化为18个精准步骤,涵盖每个动作的力度把控,先调平、再调正、最后调间隙,使每辆车都达到最佳状态。此方法推广后,操作人员由5组10人减少至3组6人,一次交验合格率提升近80%,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与质量。
生产线上,工人对车辆进行检验。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赵绅光 摄
张赫是同事们眼中的“技术控”,分享“秘籍”也是毫无保留。2016年,“张赫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在他的引领下,构建起课题认领、最佳实践、精准培训的高效工作机制。
依托这一平台,张赫创新采用“以赛代训”模式,打造“新手变熟手、熟手变能手、能手变高手”的人才成长通道,营造出浓厚的比、学、赶、帮、超工作氛围,为企业培育大批工匠人才。
“简单的事情要重复做对,重复的事情要用心做好。”张赫常对徒弟们说。如今,他的弟子们已在全国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尤其在新能源汽车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成果丰硕。目前,2人在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上获奖,6人在省级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大赛上获奖。
荣誉展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赵绅光 摄
从一名普通技工成长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技能专家、全国劳动模范,张赫勤学苦练、深入钻研,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如今,这位“汽车医生”依然每天穿梭在车间,用他的“火眼金睛”守护着每一辆驶下生产线的长安汽车。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