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内绿树环绕
河南寺在群山环抱中格外惹眼 (资料图)
春日西窑沟村杏花盛开,一派芬芳
站在大雄宝殿外遥望,视线宽阔,风景独好 (资料图)
西窑沟村是涿鹿县武家沟镇最西端的一个小山村。它地处桑干河北岸,四周山脉连绵环绕,山青水秀,绿树蔽日,鸟语花香,风景如画。春日杏花花香氤氲,秋日层林尽染,万山红遍。南山脚下,著名古刹“河南寺”沉寂肃穆,香火缭绕,为静谧安详的小山村平添了神秘和肃穆气息。
记者 李晓利 通讯员 温靖 郭颖晖
1
4月的涿鹿县杏花盛开,所到之地处处可见大片大片杏花林,粉嫩的杏花在蓝天白云映衬下肆无忌惮绽放,把乡村田野打扮得绚丽多彩,一派芬芳。
出涿鹿县城,驱车向西行驶,20分钟后便可到达武家沟镇。西窑沟村位于武家沟镇最西端7.5公里处,过付家湾村、东窑沟村,便是西窑沟村。
在进入西窑沟村的道路左侧,透过车窗远远可望见一座恢弘的建筑群座落于南山脚下的山坡上,灰色的顶,红色的墙,在群山环抱中格外惹眼。
此建筑群为河南寺,又名弥陀寺,位于桑干河南岸的山坡上,因地处河水之南,被称为河南寺。
据说此寺从空中看,四周群山如莲花盛开,而河南寺正坐落于莲瓣中心。
河南寺历史悠久,自古香火旺盛。据寺中残碑及文物记载,该寺始建于金朝皇统(公元1141-1148)年间。岁月沧桑,经历了明成化年间、清雍正八年、清宣统元年的三次重修;民国年间,方丈天中,徒弟源喜,徒孙广修,广慧曾修缮寺院。文革期间寺院毁于动乱,寺院成为荒庙,旧址只剩下四堵残垣断壁。
2006年7月,净宝住持历经十年艰辛,在此基础上筹资重新修建了这片庄严清净的古刹圣地。
[!--empirenews.page--]
2
重建的河南寺顺山势而建,依山傍水,占地百亩,规模宏大。沿水泥路向上走进入寺院,整座寺院呈宫殿式建筑风格,工巧华丽,庄严肃穆,雄伟壮观。
院内地势逐级升高,建有山门(天王殿)、观音堂、文殊殿(鼓楼)、普贤殿(钟楼)、大雄宝殿、舍利塔、祖师殿、方丈寮、放生池等。整体布局错落有致,楼阁殿宇精雕细琢,古朴典雅,气势非凡。
寺庙右前方的山坡上,有两座坍塌的砖塔,相传为辽金时期的遗址。远远望去,如虎生两角,遂成为镇寺之宝。山门两侧的石狮,是宋金时期的遗物。
寺院内还有参天古柏。据说多株古柏本已枯萎,然而在寺院复建时起,又重现生机,枝干苍劲,绿意盎然。
大雄宝殿是寺院正殿,修建于2013年,双层仿古结构,恢弘大气。殿前上殿台阶有7级,大台阶46级。拾级登上大雄宝殿,居高临下,视线开阔,周围大山横亘,林木葱茏,整个建筑群尽收眼底,香烟袅袅,清幽飘渺,风景独好。
山下群山环抱的西窑沟村,一栋栋民居红砖瓦房点缀其中。这个季节,西窑沟村最令人陶醉的就是漫山遍野的杏花尽情绽放,一片粉嫩,层层叠叠看不见尽头。
[!--empirenews.page--]
3
西窑沟村东临东窑沟村2.5公里,南临千儿岭村5公里,西、北与宣化区7个村庄相接壤。
西窑沟地处桑干河北岸,据说该村汉代建村,与东窑沟村共同烧制陶器,因地处西山沟,故名西窑沟。
西窑沟村子不大,周围山峦环绕,村南边是锅茂山、豁豁山,海拔1700多米,北边是孤山、尖山,东边是东窑沟村的泰山,陶土、煤炭资源丰富。据介绍,东窑沟村做陶瓷用的粘质灌淤土就来自于此山。西窑沟村地处南北群山所夹的狭长地带,全村民居依地势而建,建在南、北两边,东西绵延5公里,全村现有229户、765人,分散为三个片区居住。
西窑沟全村耕地面积1892亩。上世纪70年代初,全村林果以红富士为主。现今,西窑沟村主要种植杏扁。4月初是杏树的开花期,每年这个时候,四周柳树依依,数百亩杏花全部盛开,整个西窑沟村萦绕在一片温馨浪漫的诗情画意中。
河南寺是西窑沟村的必去景点。每年寺中都会定期举办法事,游客信徒络绎不绝,香火旺盛,给平日沉寂平静的古寺带来生气的同时,也为静谧安详的小山村增添了几分神秘和肃穆气息。(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