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汽车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清水社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张垣发现

张北马桥的往事

2021-09-14 09:32:57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郑铭

L_1630374067863787218.jpg

  我的童年生活是在张北老城度过的。

  张北有座马桥也是我最早的记忆,母亲告诉我说,二爷爷是马桥上的人。

  二爷爷郑亮是我爷爷郑宽的堂弟, 二奶奶阎氏又是我奶奶的亲妹妹,所以,我管二奶奶的称谓多加了一个“姨”字———二姨奶奶。 正因为有这样的一种缘分, 二爷爷待我就像待他亲孙子一样。

  我4岁那年父亲病故, 家中只有奶奶、母亲和一个未出嫁的姐姐,家中少了一个主事的男人,那么,二爷爷便成了我家的主心骨, 我也就成了二爷爷家的常客, 老两口把我当宝贝似的娇纵偏爱。

  二爷爷家外称“明正堂”,坐落在县城民乐街的一处四合院。 家养着一匹毛色油亮的枣红马,每天,他骑着马到老城北大街定远门外的马桥办事儿。这样一来,我就有机会跟着他去逛马桥了,一是看红火热闹,看上桥的牛马驴骡; 二是二爷爷领我到马桥外搭建的饭棚里喝上一碗味道可口的炉煮豆腐;再就是,冬天来马桥, 二爷爷给买一个热乎乎的烤红薯;夏天来马桥,二爷爷给我端一碗凉丝丝的米粉。这不,我就成了“吃惯的嘴儿,跑惯的腿儿”的人啦!

  那天,我问二爷爷马桥的“桥”在哪里?我要到“桥”上看看。 他笑了,你个傻小子。 马桥里没有桥,是买卖牲畜的地方。 它就好象架设了一座桥梁,沟通买卖双方,把牲畜过度到易主去。他怕我听不懂,还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清朝的皇帝康熙北征噶尔丹凯旋归来, 途经内蒙古归化市, 商民们为庆贺皇帝远征的胜利,特别修筑了一个“庆凯桥”。恰好当地的牲畜交易市场就在桥的附近,时久日长了,人们就把买卖马的市场简称为“马桥”啦!难怪,现在各地的牲畜市场都叫作马桥。

  童年时代的我记性挺好, 有些往事总会留在脑际。比如,二爷爷每天骑着枣红大马到马桥办事儿,自从出现了我,二爷爷总是拉着马,我却骑在马背上, 慢慢悠悠地走进北城墙根那座狭长的马桥里。那时,我对马桥感到特别新鲜, 院内条条石桩间挂满了粗粗的大绳, 大绳上拴满了各种毛色的牲畜。 院内穿长袍马褂的、粗布时装的、衣衫褴褛的人来回走动,人声嘈杂,马鸣牛叫声直冲半空……

  马桥上的买卖人对二爷爷十分敬重。 每当二爷爷出现,“二掌柜”、“二掌柜”的叫声连连不断。 只见二爷爷频频点头,两手作揖。 之后,我懂事了才明白, 二爷爷是个热心肠的人,曾帮助过很多马牙子,牛牙子解困,成家;他还出力关照社会公共事业, 是建造张北马桥的发起人又是出资人之一。所以,不论是本土人或者是外来客商以及依靠马桥过日子的众多牙子们, 对二爷爷有种特别的感情。

  二爷爷苦读私塾五载,家藏古书颇丰,并熟悉张北的历史。 随着我年龄的增长,他讲给我马桥的往事亦多了起来。他说,张北马桥的形成是有着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 二爷爷告诉我,清军入关后,大部分官牧随即进入坝上草原,张北境内成为东翼镶黄旗的牧地,一些王公大臣纷纷在此建马场。 光绪三十二年,本县就有和硕马场和亲王马场等王公马场十三座。 最大的和亲王马场就在张北大囫囵的三号村。 每年,远在京师的一些畜群也驱来张北“坐场”,此地牧业兴旺,牧畜众多,尤以养马为盛。 这些事都与以后张北马桥的筹建有着密切的关联。

  民国年间,张北城内的大户人家程万祯除开办毛店、轿车店、盐坊外,每年还组成老倌车几百辆走库伦,带回大量的皮毛、药材、以及数不清的牛、马大牲畜,有的到张家口销售, 有的却在张北市场处理。 所以,张库商道为本土的大牲畜发展与商品交易产生了雄厚的资源。 一条“商道”,一座“马桥”,“道”因历史而兴衰,“桥”因道而繁荣。

  张北民国县志记载,历史上张北县驻军较多, 晋军、奉军、国民军第29军、抗日同盟军等。 晋奉长城之役后,奉军在整编中要撤掉两个骑兵团,向县署提出其战马要在张北当地销售,郭县长令县署当差人孙耀贤(外称老六)立即收拢各地牙子,而后在城外西北处脑包底临设“马桥”,广贴告

  马桥往事2示,通电各地尽知,虽经百般努力,买客寥寥,奉军只好扫兴撤离。

  民国十八年(1929年),张北县署建设局局长王增德(进修)受命在县城北门外兴建马桥。 他组织县内五大财东出资,承领官地20亩,又招来庙滩、什巴尔台、德言庆庙、公会等地的马牙子、牛牙子六十八名到马桥拴绳子,筹备大牲畜交易等事宜。 数月后,张北马桥隆重诞生,名正言顺地成为坝上地区牲畜交易中心的集散地。

  马桥近百年, 往事留遗篇。 马桥是一本无字的书,记载着社会变革,记载着悲壮人生, 记载着人间的喜怒哀乐。我长大了,亲历了它的变迁和收获,也体验到它深邃的文化传承。 民国年间,每年适逢马桥买卖的旺季,即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办隆重的骡马大会,社头、牙纪公会、商会合力筹办, 六月二十三日宰牛杀羊,在马桥酬祭“马王神”(建马桥时, 特在本院东头建造了五间马王庙, 平日烧香, 保佑六畜兴旺)。 六月二十四日为正会,会期六天,在马桥之西的定远门北侧空旷处搭台唱戏,除本地民乐戏院晋剧外,还邀张家口“新新戏院”的名角挑台。 曾记得有王桂兰、刘凤霞、马武黑等。 会期以交流大牲畜为大宗,盛况空前,整个会期出入款项总数约数十万元。

  当然,记忆中马桥的往事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民国十八年(1929年)山西、察哈尔省等北方地区闹干旱大灾,农田颗粒无收,家无粮用,畜无草喂,大批家畜上桥出售,虽一时兴旺, 但日后多年马桥冷清。1935年冬日本鬼子占领了张北达十年之久, 经济封锁、疯狂掠夺、市场不稳、苛捐杂税铺天盖地,农村牲畜饲养减少,马桥生意降落。 马桥上的牙子们无事可做,弃而另谋出路。 有的人到下花园煤窑背煤去了,好端端的一个马桥变得冷冷清清。

  1949年新中国诞生,张北人民以旺盛的精神进行着社会主义建设。张北人素有养马、爱马的传统习惯, 从1951年起,在察北牧场的热情指导和帮助下, 全县揭开了育种张北马的序幕, 迈出了改良蒙古马的第一步。随后,全县各乡镇普建马站, 配种技术和马的受胎率不断提高。 到1958年,全县共培养出改良马13000多匹, 成为以乘为主的挽乘兼用型的良种马,是年,在张北县牲畜物资交流大会期间, 河北省农林厅畜

  马桥今生3 牧兽医局副局长商云飞, 代表国家农林部将这种改良马命名为“张北马”,颁发了命名书,给马披了“马衣”,此后,各级媒体广泛宣传,“张北马”闻名全国。从1951年至1985年34年间,全县共繁育张北马9.5万匹,后经张北马桥向全国14个省、市、 自治区以及大型军马场提供张北马竟达7万余匹。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的好政策, 促进了农民畜牧业的发展, 更使张北马桥熠熠生辉,农民自由买卖牲畜,繁荣了马桥。 至1985年,张北马桥牲畜上市量达16万头,成交4.6万头,创历史新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张北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更快更好,张北马桥经过三迁新址,现已落户在古张库大道必经之地的庙滩,占地200余亩,成为漠北通往中原最大的华北牲畜交易中心。

  时至2021年,恍惚间,张北马桥已走过不平凡的九十四年的路程。 如今它豪华了,气派了,但我仍深深眷恋着昨日那古朴淳厚的老马桥,关于它那如烟的往事,早已定格为永恒的美丽。

编辑:李雅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