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张家口茶马互市,清人秦武域在《闻见瓣香录》甲卷《张家口》中记载:张家口为上谷要地,即古长城为关,关上旧有台市,为南北交易之所,凡内地之牛马驼羊多取给于此。蒙古人带来马、牛、驼、羊、皮张、绒毛等草原物产,中原地区还以丝绸、布匹、茶叶、瓷器、日用百货、中原食品等物品。张家口茶马互市,为张家口金融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展现了一幅民族融合的精彩篇章。茶马互市是如何出现的?明朝初期的汉蒙民族在多年征战后能够和平共处的原因又是什么?这背后有一段不得不说的历史渊源。
俺答汗迎娶三娘子
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发生了一件影响汉蒙关系几十年的大事,这一年,年过六旬的草原霸主俺答汗又要娶妻了。他要娶的人名叫“克兔哈屯”,因为是俺答汗的第三个媳妇,后来汉族人称她为三娘子。这件事情也导致了俺答汗和把汉那吉出现了矛盾。
把汉那吉的父亲叫铁背台吉,是俺答汗的第三个儿子,铁背台吉夫妇在把汉那吉很小的时候就相继死于战争,小把汉那吉由俺答汗的夫人一刻哈屯亲手带大。隔辈人更亲,奶奶视把汉那吉为心肝宝贝,俺答汗对这位孙子也很好。而当俺答汗看上三娘子的时候,三娘子却在和把汉那吉谈恋爱,把汉那吉虽然有一个贤慧的妻子比吉,可是比起三娘子来说,还是逊色了许多,况且两人从小青梅竹马。
俺答汗的新娘是孙子把汉那吉的女朋友,天底下哪有这等奇事?可奇事就在当时发生了,更离奇的事情是三娘子的亲娘竟然是俺答汗的亲生女儿,也就是说表哥先看上了表妹,外公又看上了外孙女!但按照当时长城外蒙古草原的习俗是允许的,长城内也有配“姑舅亲,拉拉不断亲”的习俗。
隆庆四年十月,年方二十的三娘子嫁给了63岁的俺答汗,这夺爱之恨激起了把汉那吉的无名之火。就在三娘子与俺答汗成婚的那个夜晚,把汉那吉带着妻子比吉和十来名下属,骑马向大同飞驰,他们要向大明朝投降。
俺答汗退让与明朝和谈
大同巡抚方逢时询问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派人连夜奔赴宣府。
明朝中后期的宣府、大同一线称为宣大边,朝廷派一品总督常驻宣府,负责宣大一线军务,称为宣大总督。这一时期的宣大总督叫王崇古,他是个戍边多年、对汉蒙关系有着独到见解的官员。他接到把汉那吉来降的急报,惊愕之际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个千载难逢的历史契机。于是,一面下令给把汉那吉一行优厚的待遇,一面派出驿骑以八百里加急报送京城。
明朝廷得报后,内阁首辅高拱和大学士张居正决定要借把汉那吉这颗棋子制约俺答汗。随后几天,京城、宣府、大同之间的驿道上便出现了比往日多几倍甚至十几倍的驿骑。其实,这时最紧张的是宣大总督王崇古和大同巡抚方逢时。他们一个在宣府,一个在大同,都彻夜不眠。首先想到的是备战,王崇古下令宣大边明军进入一级战备,预防蒙古人的攻击。
把汉那吉投奔明朝后,草原的俺答汗部落乱成了一团,俺答汗做梦也没想到孙子会因为一个女人背叛他,想到自己多年来与明朝为敌,震怒中思考着对策。突然,他的思路因为一位老太太的冲入大帐被打断了。这位就是想孙子想得发了疯的一刻哈屯,俺答汗的大老婆,而她冲入帐中不是来给他出主意的,而是来打滚撒泼的。有时胡闹的女人凭着打滚撒泼也会给男人以激励。俺答汗出兵了,而且是全部落的十多万兵马。到达大同城下,只见大同城一片宁静,城头严阵以待的明军也没有以往蒙古人进攻时的慌乱。而城下任凭俺答汗的将士怎样叫阵挑战,明军就是固守阵地不出战,无奈的他只能请求与明朝谈判。
[!--empirenews.page--]
“隆庆议和”长城外开设互市
俺答汗等了很久,一个叫鲍崇德的百户官骑着马从城里出来。这位鲍崇德曾被蒙古人掳去几年,期间学会了蒙语,不但算是半个蒙古通,而且还和俺答汗是很投脾气的好朋友。
鲍崇德慢吞吞地来到了蒙古人大营,按惯例俺答汗要显一显威风。但是,鲍崇德的话直击痛处:“我死了,你孙子也活不了。”俺答汗最关心的是孙子把汉那吉的吉凶,鲍崇德说:“现在把汉那吉在大同城内过得很好,很自在。”
巡抚衙门内,俺答汗的使者看到了春风得意的把汉那吉。只见他身着光鲜明亮的明朝官服,被明朝封为三品指挥使,和鲍崇德返回到俺答汗大营,如实禀报了他的所见所闻,直听得俺答汗目瞪口呆。
鲍崇德说:“我们本是敌国,按明朝规定,如果把您的孙子杀了,大同的将军们是会立功受奖的。可是,他们非但没有杀您的孙子,还把把汉那吉向大明朝廷表示忠诚的意愿奏明朝廷,朝廷因此给他封了官。大明朝廷宽弘大量,你们怎么还要与大明为敌呢?”一席话说得俺答汗唏嘘不已。他真诚地对鲍崇德说:“我年纪渐渐大了,早就想得到南朝(指大明)的册封,重开互市,彼此通好。可是,禁不住‘板申’挑拨,才屡屡与南朝为敌。”
板申是蒙语“房子”的意思。草原游牧民族,一年四季都在“游”,他们逐水草,住毡帐,根本没有房子的概念。俺答汗所说的“房子”是当时生活在蒙古草原的有房子住的汉民群落。现在的张家口崇礼区就有个叫板申图的村落,就是蒙语“有房屋的地方”。这些在草原生活的汉民,绝大多数都成了以土地种植为主的农民。其中有些汉人为了一己私利鼓动怂恿蒙古人侵扰明朝边地,为犯边的蒙古军队提供军事情报,充当向导,有的甚至直接参与蒙古人对明朝边地的虏掠烧杀。其中,叛逃到草原的原明朝军官赵全最为“著名”。他梦想着有朝一日在蒙古人的扶持下称王割据,于是投到俺答汗帐下。俺答汗每次掠边,都由赵全领路。明王朝对赵全恨之入骨,连年重金通缉。
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谈判方案,赵全等九名背叛明朝的汉人被押解到北京城,推出午门凌迟处死。把汉那吉则回到了俺答汗大营。俺答汗带着孙子和十万人马北归草原,一触即发的边境冲突,就这样皆大欢喜地收场了。
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根据俺答汗的意愿,明穆宗下诏,封俺答汗为顺义王,授以王印。俺答汗每年向朝廷贡马一次,每次500匹,贡使人数150人,由明朝廷给予马价,另加赏赐。同时,在大同新平堡、宣府张家口堡、山西太原水泉营堡三个地方开设互市市场,就是著名的“隆庆议和”。
隆庆议和以后,长城沿线出现了“六十年来,塞上物阜民安,商贾辐辏,无异于中原”的兴旺景象。张家口长城外更是成为了茶马互市的重要市场。而在以后的茶马互市发展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与俺答汗的妻子三娘子的从中斡旋是分不开的。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