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汽车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清水社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张垣发现

共和国的旗帜上有他们血染的风采

2015-08-17 14:31:52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本报特刊发和那段特殊时光有关的回忆文章, 让更多的人了解并记住那一段难忘的历史。

123.jpg

  ◎ 孙滦宁

  每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们大家高唱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时,心情都是无比激动的。可我们又有多少人了解义勇军呢?我作为张家口的普通老百姓,前几天有幸参加了故乡抚顺市政协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和国歌奠基地的座谈会。会上由辽宁省及抚顺市的专家,学者介绍了我的三位爷爷:孙铭久,孙铭武,孙耀祖的抗日英雄事迹,使我又上了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

  1

  当我打开电脑点击“孙铭武或孙耀祖”的字条后,网上是这样介绍我的祖父的:国家民政部公布抗日英烈300名:孙铭武位于第一、《孙氏三杰》打响辽东抗日第一枪……等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这样介绍和评价我的祖父的:孙铭武(1889—1932),东北血盟救国军总司令。字述周,1889年9月15日出生在辽宁省清原县中寨子村一个中农家庭里。兴京县警官教练所毕业。1916 年参加声讨袁世凯的运动。1919年后曾任奉军的连长、营长。1924年后任昌黎县警察局长,直隶临、抚、昌、卢、迁五县警备司令部上校参谋长。作为军人,他看到了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社会景象,于1925年毅然退职反奉。孙铭宸(1894—1933),东北义勇军第三军团总参议兼第九梯队司令。别名孙耀祖,号觐庭,生于辽宁抚顺清原县中寨子村。兴京县立师范毕业。1918年任当地小学校长达10 年之久,广收贫苦子弟,免费入学。1924年被清原县教育局命为模范小学。赠有“热心教育”匾额一方。1928年任清原县教育局学务委员和调查员。孙铭武、孙铭宸为同胞兄弟。孙铭久是我的二爷爷,虽是一位普通的战士,但他战斗英勇,一直参加抗日武装,直至牺牲。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当天,孙铭武目睹了日寇的侵略暴行,失声痛哭。第二天会见老友黄显声将军,要求抵抗日本军队。黄显声激愤地说:“我是军人,军人要服从命令,但我黄显声是要抗日的,你们可以组织民众,成立义勇军抗日”。于是孙铭武赶到清原湾甸乡,与曾在日本留学的老友张显铭一起发动亲友、同乡组织抗日武装。同时,他们策动辽宁公安大队第二十八中队李栋材部哗变。孙铭武又变卖家产、购置枪支,并决定在1931年10月中旬起义。

  孙铭武、张显铭、孙耀祖在起义前夕,在中寨子村孙家大院,创作了一首义勇军抗日军歌——《血盟救国军军歌》,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首义勇军军歌:“起来不愿当亡国奴的人们,用我们的血肉唤起全国民众,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奋起杀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起来!起来!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战斗!战斗!战斗!战斗!”

77.jpg

  1931年10月19日,孙铭武、张显铭与李栋材的二十八中队四百多人,集合于清原县大苏河乡,唱着义勇军军歌,宣义,成立血盟抗日救国军,从而打响了东北抗战的第一枪。他们共同盟誓: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抗日救国,杀身成仁。孙铭武被推为同盟抗日救国军总司令,李栋材为总指挥,张显铭为总参议,孙铭宸在各地购置枪弹等军用物资。

  在新宾、清原、柳河、通化、桓仁等地,队伍不断扩大,到1932年1月已发展到千余人。义勇军歌号召军民抗日,为义勇军的发展壮大起了推动作用,义勇军威震辽东。1 月17 日,救国军在柳河县大牛沟整编时,突然被伪军于芷山部二千余人包围,经过激战,部队突围,转移到红石镇。月末,于芷山以谈判为名,将孙铭武、张显铭等二十余名将士骗至柳河三源浦杀害。刑前,孙铭武为儿子留下遗言:“父今为国而死吾子必继父志,父死九泉瞑目矣。”英勇就义。终年43岁。

  孙铭武牺牲后,孙铭宸带领余部参加辽宁民众自卫军第六路军,被委任为第六旅旅长,在新矣、清源和沈海线上不断出击敌人。1932年9月被日伪政府通缉,家产被没收。

  在一次敌人调集重兵围剿中,孙铭宸率部与敌人激战三昼夜,终因寡不敌众而被打散,不得不采取分散活动的方式。孙铭宸秘密去北平,向东北抗日救国会汇报军情。救国会拨给他大批枪械弹药,命他组建东北义勇军第三军团。组建后孙铭宸被委任为三军团总参议兼第四梯队司令,救国会命令他以前方督导官的名义返回东北,秘密联络恢复抗日队伍。

  孙铭宸于1933年2月从北平出发,化装成劳工从天津乘船。不料船驶到大连海面时,被日本水上警察拦截,孙铭宸被捕入狱。在狱中,他经受住了敌人的各种酷刑,始终坚贞不屈,痛骂日寇侵华罪行,面对死亡,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不久遭日军杀害,时年39岁。

  孙铭久在一次战斗中被日寇打伤了大腿,鲜血淋漓,伤势严重。他虽然是一位普通的战士, 但一直抗日到底。

[!--empirenews.page--]

  孙铭久、 孙铭武、孙铭宸兄弟是以国为家的爱国忠烈,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唤起千百万民众的觉醒与抗争,他们无愧是义勇军和义勇军进行曲的奠基人。

  我的三位祖父是千百万义勇军将士其中的一员,是他们在国家与民族处在最危险的时候,不为名利,不怕毁家纾难,冲破当时政府不抵抗政策的束缚,高举抗日救国的大旗,率先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序幕。

  在艰苦卓越的抗日战争中,无数义勇军将士用他们的血肉创造了伟大的“义勇军精神”,这就是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精神。义勇顽强,坚贞不屈,勇于牺牲的牺牲精神。排除万难,百折不饶的奋斗精神。

[!--empirenews.page--]

  2、

  起来

  不愿当亡国奴的人们

  用我们的血肉唤起全国民众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必须奋起杀敌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起来

  起来

  全国人民团结一致

  战斗

  战斗

  战斗  战斗

  历史不会戛然而止。这几年,带着关于历史的几条记忆, 我踏上了艰难的寻根之路 。

  在东北,我翻阅了大量史料,《清原县志》《中国抗日将领牺牲录》。。。。。。一份与《国歌》相关的家族记忆,也随之打开。

  1935年,上海电通影业公司拍摄的《风云儿女》在上海首映。《义勇军进行曲》插上翅膀,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成为鼓舞中华儿女抗日救亡的战斗号角,并流传海外。

[!--empirenews.page--]

  这首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在1949年被全国政协定为国歌。

  田汉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戏剧大师,一生著述甚丰,仅新旧诗歌和歌词就创作了近2000首。当时在创作这首歌词时,田汉身在上海,他既没有在义勇军中的生活经历,也没有到东北长城抗战前线实地采访过,但他可以采取各种方式,收集包括《血盟救国军军歌》、《告武装同志书》和《辽宁民众自卫军军歌》在内的创作素材。

  我在北京图书馆、大连图书馆、沈阳图书馆等地查阅了大量资料后,惊奇地发现,1934年,东北义勇军被迫解散后,义勇军军官唐聚五到武汉找张学良汇报工作,并拜见过《抗战日报》主编田汉。他有可能直接给田汉提供过创作素材或有关资料。

  通过仔细比较、分析,我发现,无论是主题、结构,还是遣词造句,田汉的《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主要取材于《血盟救国军军歌》。经过田汉的“点石成金”,《义勇军进行曲》歌词比《血盟救国军军歌》更凝练、更形象、 更具时代意义,影响也更大。

  在东北家乡,多人的考察也渐渐印证了我的想法。很多健在的老人---当年的义勇军战士,不但对当年孙耀祖创作《血盟救国军军歌》印象清晰,还会高唱这首歌。他们和我一样,一听到国歌就百感交集。

  全国解放后,为褒扬先烈,慰问忠魂,中央人民政府给我祖母颁发了有毛主席亲笔签字的“光荣纪念证”;国家民政部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故乡清原县人民政府为缅怀“孙氏三杰”抗日英雄业绩,为祖父树立了“永垂不朽”的忠烈碑。

[!--empirenews.page--]

  今天,我们中华民族走进繁荣昌盛的新时代。毋忘国耻,珍爱和平、大力宣传爱国主义思想,是当前的首要任务。组建第一支抗日义勇军,唱响第一曲《义勇军军歌》,这只是中国抗战史的极小的一个音符。祖父只是千千万万抗日先烈中的一分子。七十年前,中华民族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自由,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同仇敌忾,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斗争,长达十四年,抗击日军240万人,歼灭及杀伤日军138万余人,占日军伤亡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中国为此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伤亡3500万人,损失达5000多亿美元,这是何等残酷,何等惨烈,何等悲壮。毋忘国耻,珍爱和平。我的三位亲人和无数义勇军将士们如若在天有灵,看到祖国的今日也会欣慰的,全国人民没有忘记他们,正高歌《义勇军进行曲》,向着美好的未来,前进,前进,进。

  (作者孙滦宁曾系张家口市桥东区第四届政协委员))

编辑:su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