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汽车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清水社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张垣发现

冰心、郑振铎笔下的宣化

2015-02-25 10:35:04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张家口,这座塞外名城,曾留下了无数文化名家的足迹和他们细致而独特的观察。而对于现在的我们,关于民国的历史遥远而模糊。名家所记,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那些值得怀念的地方……

  ◎金  姝

  文学大师冰心女士,本名谢婉莹。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市,1999年2月28日逝世。她是二十世纪的同龄人,被尊称为“世纪老人”。她是影响我国几代小读者的作家,《寄小读者》《小桔灯》分别是她儿童文学创作前期和后期的代表作。……

  郑振铎先生,别名落雪。1898年12月19日出生于浙江省永嘉县(今温州人)。是著名的诗人作家、文学艺术史家、评论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1927年旅居英、法等国,回国后历任北平燕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暨南大学教授。个人专著《文学大纲》《俄国文学史略》等达三十余种。其撰写的《猫》《唯一的听众》分别入选教版初中、小学教材。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北平燕京大学教授冰心女士及其爱人吴文藻先生,应平绥铁路局长沈昌之约,组织了八人的“平绥沿线旅行团”。其中包括同为北平燕京大学教授雷洁琼、文国鼐两位女士,郑振铎、顾颉刚、陈其田、赵澄四位先生前往平绥沿线之西北地区进行社会考察。

  此行的目的即是“将平绥沿线的风景、古迹、风俗、宗教以及经济、物产等情况,作几篇简单的报告。”——冰心文

  七月七日,八位文化名家自北平清华园站出发,至十七日,因平地泉(集宁)处铁轨被山洪冲毁而折回。八月八日第二次出发,因文国鼐女士赴北戴河未归,而邀容庚先生加入。两次往返,历时六星期。

[!--empirenews.page--]

  考察归来,各有心得,分别撰写相关文章并发表。因其他人撰文并未查到,冰心女士所撰《平绥沿线旅行记》,及郑振铎先生撰著的《西行书简》,就尤显珍贵。

  本文谨就两位文化名家笔下有关张家口地区宣化的风光、古建民俗等篇章展读给读者……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七月八日晨,冰心女士于《平绥沿线旅行记》中记:“坐人力车,入宣化南门,即昌平门。城门上有铁钉悉作覆钟形,城墙上还有石刻的厌胜小儿,和顶着石盘的小猴。”

  《西行书简》记“……见城门两旁有烧砖砌成之金刚神。城门上钉的钟形铁钉极别致。”“……据说从前每逢天将雨此盘便有水渍,今已没有这效验了。穿城而过,出北门。北门的城楼,即有名的威远楼,明代所建,今尚未全颓……”

  其后郑振铎先生又记“宣化城内用水,皆依靠洋河,全城皆有水沟渠,引水入城,饮用洗濯及灌溉葡萄园皆用此水。人工河道规模之小,似当以此处为最。”

  “小儿在沟中嬉戏,小女儿在水沟中濯衣。”——冰心女士文。

  看到两位名家所记,引我心生讶异。那时宣化的街道上竟是有着潺潺水流的。因塞外风劲的缘故,宣化城内的男女在盛夏中均穿着“腰褡”保护后背。这些竟是生活在现今的我们所不了解的……偶或去宣化,未尝见街道有水流,也不知“腰褡”之衣为何样。民国,及其以前的风尚,竟是无存了。

  其后,冰心女士一行参观了宣化明代建筑威远楼、药王阁,相对有明嘉靖甲寅年(1554年)所建镇虏台,明代碑记等;北山有明建“恒山寺(一曰北岳庙)”。读者由是而知宣化历史悠远,古建存世亦久。

  位于宣化区牌楼西街的天主教修道院,“其式样类似北平辅仁大学,当为同时建造。内有从西北各省而来的六十余修道者。”

  “镇朔楼,当时改为民众教育馆,内有图书甚多。”

[!--empirenews.page--]

  《西行书简》记:“城中央镇朔楼,本为鼓楼,大鼓尚存,今改为民众教育馆,办事精神很好,有万有文库等尚不少。”

  读至此,我想起馆藏图书中,曾见有一些古籍、或民国间出版的书籍上盖有“察哈尔省民众教育馆”图章;亦见有一套缺册的排印本《万有文库》。

  《万有文库》,王云五主编。全书1721种4000册。民国间商务印书馆出版。有排印、影印两种版本。堪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最有影响的大型现代丛书。此丛书使得任何一个人或家庭,乃至新建图书馆都可以通过最经济、最系统的方式,建立其基本的收藏。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各地奉令将古迹改为民众教育馆。有“改了庙宇建学堂”之说,也由此看出重视教育程度。后冰心等人至丰镇,参观文庙时,看见“两厢已改为民众教育馆,正殿立有孔子牌位……”其后,亦有此类记录。

  镇朔楼,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曾改为消防队。大鼓从楼内挪出,被露天存放,风吹日晒最终损坏。现在镇朔楼上的大鼓,是1987年重新整修镇朔楼时,参照北京鼓楼上鼓的式样,仿制的一只直径4尺5寸的大鼓。

  因清远楼正在维修中,一行人未能上去。

[!--empirenews.page--]

  其后,冰心等人又参观了清真寺,“寺中有初级小学校,数千名学生都是回教教徒子弟。”

  甘霖桥东有朝玄观,因避康熙讳而改名为朝天观。《西行书简》记:内有“宣德九年杨荣撰及正统三年吴大节撰的碑记。楼阁虽已破败,而弘伟的规模犹在。”

  朝玄观今已不存,其故址现为宣化七中校园。

  负责撰写古迹、故事的郑振铎先生,不改作家和学者的痴情,沿途搜索着残存的文物古迹。对随后参观的城西北玉家花园(即介春园),所记脉络十分清楚:“清初王毅洲(墨庄)的藏书处,乾隆间为李氏所得。道光十年始为守备玉焕功所得,大加经营,为一邑名胜。鱼池花木、幽雅宜人,今已衰败而沦为葡萄园。”

  冰心女士记:“……而轩阁墙上仍有石刻假山、鱼池、石坊、小桥、布置楚楚,具见当时匠心……”此园中,芍药原最盛,“所余已无可观”。一行人看到“工匠正丁丁的挖掘树根,小儿女围观嬉笑,似不生盛衰之感!”

  虎溪桥(察哈尔省立)第二师范,原址为建于元代的弥陀寺,元清都有重修。所谓“先有弥陀后有宣化”者,殿宇、重建碑文当时已不存。冰心女士记:“唯仅存明代铜钟及一高约两丈,重四千余斤,造于明宣德间的高伟铜佛。据第二师范张君介绍,铜佛中本有些珍宝和元代纸钞,均遭兵劫,所余纸钞,在民初曹锟时代,运到保定陈列,迄未运回,已不知去向了。”

  (民国十七年(1928年),直隶省制裁撤。宣化直隶第五师范,更名为“察哈尔省立第二师范学校”。)

  《西行书简》于此处亦有详细记载:“……寺今已改为第二师范,仅存明代的铜钟及大铜佛各一。其实弥陀寺始建于元中书右丞相安童,元清皆曾重修。今碑文皆不见。铜佛高一丈八尺五寸,重四千余斤。为明宣德十四年九月十五日比丘性杲、真源募缘建造……”

[!--empirenews.page--]

  此铜佛历史久矣,更为明宣德时期所铸造。听闻铜钟、铜佛二文物皆毁于“文革”前后,直令人扼腕叹息!

  对于驰名中外的宣化葡萄,两位名家亦不惜笔墨。

  冰心女士游恒山寺记“山前有葡萄园极多,葡萄是宣化的名产之一。”后参观第二师范时,看到“校园中有葡萄数株,果实累累,古者已有六十余年。葡萄的结法,如倒置的雨伞,伞柄向上,这样一树一叶,系受阳光,是园艺家所当效法的。”

  《西行书简》中记:介春园“今已衰败而沦为葡萄园,年出葡萄八千斤。”参观弥陀寺,“有大葡萄树数株,远者已有六十余年”的相关记载。

  一整天时间的参观、考察,有关宣化的历史、民俗、宗教、古迹、物产之精华已尽收名家笔下。

  当日晚8时许,八位名家至张家口……

[!--empirenews.page--]

  注: 冰心(谢婉莹),著名作家、文学大师。

  吴文藻,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教育家。

  顾颉刚,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中国历史地理学、民俗学开创者。

  雷洁琼,著名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法学家。

  郑振铎,著名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艺术史家、评论家、翻译家。

  陈其田,著名学者、法学家、山西晋商票号最早研究者之一。

  赵  澄,著名摄影家。

编辑:su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