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 宝
提起八路军抗日名将聂荣臻的名字,张家口人民不仅非常熟悉,而且早在68年前就老幼皆知了。他曾领导晋察冀军民坚持敌后抗日斗争,曾给日本侵略者以有力打击,立下了丰功伟绩。
聂荣臻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于1945年9月9日,从革命圣地延安乘飞机在灵丘机场降落后,又乘汽车赶到塞外重镇张家口。张家口当时是晋察冀边区首府。一同到达张家口的还有萧克、刘澜涛、罗瑞卿等。9月中旬,晋察冀中央分局和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由涞源迁到张家口。不久,晋察冀分局改为晋察冀中央局,聂荣臻为书记,并继续担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兼政治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聂荣臻元帅在回顾当年到达张家口后的情况时,说:“在离火车站不远的宣化大道附近,有一处院落(今张家口市第六中学——笔者注),原来是日本蒙疆派遣军根本博的司令部。”1945年12月2日,中央晋察冀中央局在张家口召开了有千人参加的干部大会,聂荣臻主持会议,并作了《目前时局的任务》的报告。
[!--empirenews.page--]
聂荣臻元帅在张家口的时间并不长,可是由于他在这里指挥千军万马,东征西杀,踏遍了张家口的山山水水,长城内外,洋河两岸,留下了他的战斗足迹。他对张家口的地形地物了如指掌,对张家口人民特别有感情。全国解放后,在谈到张家口第一次解放的过程时,聂帅高兴地说:“1945年8月25日,我们在延安听到张家口电台广播,我军已经解放了张家口,真是高兴极了。”聂帅还谆谆告诫后人:“张家口这座城市,完全是我们自己解放的,也是解放战争前夕我们夺取的第一座较大城市。我军解放这座城市时,苏蒙联军只到张北没有越过长城一线。”
聂帅还介绍了周恩来同志身负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重托,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历尽艰辛奔赴全国各地,呼吁和平,亲自到张家口的情况。
自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国民党蒋介石政府于1946年发动全面内战,在炮火连天的年代里,在中国面临两种命运决战的严峻时刻,周恩来(当时担任中共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为了和平,不顾艰险,带领停战军调三人小组(美国代表马歇尔、国民党代表张治中)来到晋察冀边区首府张家口。周副主席的到来受到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副政委刘澜涛、罗瑞卿和文化界人士肖三、丁玲、邓拓以及张家口市长杨春甫等千余人的欢迎。周恩来面带微笑,向欢迎的人们挥手致意,然后登车抵达晋察冀军区司令部(今市第六中学)。
周恩来在百忙中到军区司令部聂荣臻办公室与聂荣臻、贺龙、肖克、叶剑英等同志谈话。中午,聂荣臻司令员设宴招待周恩来一行。临行前与聂荣臻等同志合影留念(这幅照片至今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大厅内展出)。
[!--empirenews.page--]
关于迎接军事三人小组的盛况,1946年3月2日《晋察冀日报》有过详细报道,附录如下:
新华社晋察冀总分社一日讯:军事三人小组马歇尔元帅、张治中将军、周恩来将军今日上午十时飞抵张垣,随行者有北平军调执行部饶伯森、郑介民、叶剑英三委员,执行处长白鲁德将军,基伦将军,执行部新闻科池家桂、柯相年、罗素尔及随员等二十二人,中外记者十人,其中美国记者四人,中国记者有新华日报周而复,北平解放三日刊张维治,中央社赵孝章,上海申报张剑梅,大公报徐盈,华北日报赵效沂,冀热辽军区司令员肖克将军亦同机抵张。”
上午九时三十分,在张市桥东飞机场上已齐集边区军政各首长及文化界人士,当马歇尔元帅等所乘C47式飞机三架陆续降落时,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将军,晋绥军区司令员贺龙将军,张家口军调执行小组德瑞克、郭亚生、易跃彩三代表,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宋劭文主任,边区参议会成仿吾议长,于力副议长,军区副政委刘澜涛同志,曾涌泉副参谋长,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蔡树藩、潘自力,边区政府民政处柯庆施处长,交际处徐彬如处长,张家口市长杨春甫,卫戍司令郑维山及作家肖三、丁玲、沙可夫,本社邓拓……均前往迎接:马、张、周三将军下机与聂、贺等首长一一握手后,步出机场,在仪仗队军乐声中登车直抵军区司令部。十时三十分,三人小组与执行部三委员召集张家口执行组举行会议,听取其工作报告。
会议终了时,马歇尔抑制不住他的兴奋,对张垣执行组的工作甚表满意,他说:“这个成就应该归功于小组各代表诚恳合作与张家口人民与军事长官聂司令员的诚恳协助。”对这些努力和协助以及今天的热烈招待,他都表示衷心的谢意。十一时散会后,国共美三方分别谈话,美国方面马歇尔及饶伯森委员、白劳德将军与张垣执行组德瑞克中校等,国民党方面张治中部长、郑介民委员与郭亚生将军,中共方面周恩来将军、叶剑英委员与聂、贺、肖三司令员等谈约半小时。十一时四十分,由军区司令部设宴招待,席间,聂荣臻将军举杯代表晋察冀军民为和平实现庆贺,向马帅及各委员代表奔走和平之努力深致谢意,并祝健康。马帅亲至各委员及执行组代表席上陪饮,态度极为诚恳与兴奋。刘副政委、宋主任、成议长、于副议长、杨市长等招待各新闻记者,凡有垂询,均一一作答,宴席之间,饮酒畅谈,尤为活跃。十二时五十分,全体贵宾离开了司令部,无数的摄影记者跟着他们,欢送的汽车行列驰至机场,宾主双方首脑人物合拍了许多照片,军乐声继起,欢送者们的眼睛一直望着三架美机凌空而去。贺龙将军随同他们前往集宁。
[!--empirenews.page--]
1986年7月,聂帅在回忆在张家口战斗的文章中说:“岁月流逝,转眼间,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但是伟大的历史永远是壮丽的,每当我回忆起这些,就感到从中汲取了无穷的力量。”
多年以来,聂荣臻元帅与张家口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1953年春、1957年6月和1958年11月,他3次来到张家口视察和看望老区人民,并多次为张家口人民题词和祝贺。
苏蒙联军烈士纪念塔建造之初,聂帅和乌兰夫、谢觉哉、张苏等人应张北县政府的请求,为“苏蒙联军烈士纪念塔”题词。聂帅的题词是:“苏蒙英雄,永垂不朽。”1958年11月2日,聂帅来到张家口,一同来的还有罗荣桓、贺龙、罗瑞卿等中央领导人。他们对张家口人民在各项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表示满意,并作了重要指示、在视察期间,聂帅、贺龙、罗瑞卿还到坝上张北县视察工作。1985年3月4日,聂帅为《张家口地区党史资料选编》题词:“张家口地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华北的革命斗争做出了可贵的贡献,祝张家口人民在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事业中取得更大的胜利。”
聂帅对张家口市的青少年和中小学生也极为关心。1986年7月,张家口的一些中小学生在老师和驻军人员的带领下,共同组织“夏令营”,参观访问和拜谒革命先烈墓地,还拍摄了《追寻革命先辈足迹》的电视片。聂帅知道这件事后,很高兴,他热情勉励参加活动的同学们。
1987年10月,年届87岁高龄的聂荣臻元帅,为他当年(指从1945年9月9日至1946年10月11日)办过公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在今张家口市第六中学)书写了“张家口市第六中学”校牌8个大字。1988年7月3日,聂帅为平北抗日大海陀革命根据地纪念碑书写了“平北抗日根据地纪念地”。同年2月,聂帅为“张家口长城少年书社”题写了社名。
[!--empirenews.page--]
聂荣臻对张家口的文史资料工作也很重视。1988年《张家口文史资料》第14辑(纪念张家口解放四十周年专辑)出版,聂帅为该专辑题词:“纪念华北军事重镇张家口解放四十周年”,书法苍劲有力。为纪念1948年12月张家口解放前夕在西甸于牺牲的赵彭等5位烈士,聂帅的题词是:“西甸子五勇士永垂不朽”。同年6月,聂帅又为张家口解放40周年纪念信封题词:“纪念张家口解放四十周年”。1990年4月聂帅应张家口科协的请求,为科技工作者之家题写了“张家口市科技馆”7个苍劲大字,并签了名。
1990年“八一”建军节前夕,91岁高龄的聂帅在讲话中,当谈到晋察冀根据地的斗争时说:“从1927年到1949年,22年的仗,我在河北地区打了11年。那里的山川,那里的人民,我永生难忘。那里是我的第二故乡。”聂帅还强调说:“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捍卫社会主义共和国,依然离不开人民的军队。”
晋察冀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是聂荣臻元帅几十年戎马生涯中的一段光辉历程。聂荣臻元帅这个伟大的名字永远铭记在张家口人民的心中。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