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汽车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清水社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张垣发现

张玉河:结缘古建四十载,儿时梦想渐成真

2013-10-14 08:23:45  来源:

  受父辈影响,张玉河从小就对中国古建筑产生了浓厚兴趣。17岁时,他怀揣梦想前往北京发展,经过3年努力,在京东站住了脚并组建了自己的古建修缮队伍。2008年,借北京奥运会古城改造的东风,他创办了北京华艺园装饰工程有限公司。2011年,他又组建了集古建砖瓦生产、古建筑设计、施工、构件加工为一体的北京艺园古建公司……儿时的梦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坐在亲手设计完工的仿古建筑内,张玉河一脸的成就感。

  张家口新闻网记者王瑾涧

  从雕刻做起

  9月22日一大早,张玉河从北京乘车赶往安徽宿州,着手为当地某公司筹建一处占地2700平米的花园式仿古办公楼。这几天,他都在忙着遥控指挥远在安徽的现场工作人员为正式开工做前期准备工作。每年,类似这样的工程他要接手多个。

  1968年,张玉河生于阳原一个砖雕世家。从七八岁开始,父辈就教他砖雕、彩绘及古建技术,使他渐渐对中国古建筑产生了浓厚兴趣。

  1985年,阳原成立雕刻厂,当时有7个人,张玉河就是其中之一。一个从北京玉雕厂聘请来的老师傅负责向他们传授雕刻技术。当时并没有开发出什么拳头产品,在老师傅的指导下,大家各自发挥想象,想雕什么就雕什么。几个人有做大象的,有做子母鹿的,然后拿着这些作品去广交会上订货。一些客户相中了他们的产品,订了货,回来大家按着订单做。之后,又按客户需求研发了马头、龙虾、青蛙等产品。

  17岁时,怀揣着对中国古建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理想,张玉河离开家乡前往北京顺义发展。他先是跟着施工队做公园的古建维修、彩绘以及其他古建筑的基础性修缮。有基础,又对这一行有着浓厚的兴趣,张玉河很快融入其中,如饥似渴地学习有关知识技术,逐渐能独挡一面。20岁时,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在京东站住了脚,并组建了自己的古建修缮队伍。

[!--empirenews.page--]

  除了不断承揽古建修缮工程外,张玉河也不忘对中国古建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每当有机会到达一个历史文化浓郁的地方,张玉河总不忘用照相机记录,拍下每一个有传统符号的雕刻、造型、构造、创意。

  一次在历史博物馆参观,张玉河在一处十几米长的青铜器展区呆了整整一天,仔细研究青铜器的器形、纹饰、文字,并频频拍照,甚至引起了工作人员的高度警惕。

  “这些东西太美了,而且不同时代审美观不同,表现形式也是不同的,通过这些符号也可以间接地了解古人的想法,以及当时的文化发展水平。”张玉河说。

  回乡建苗圃

  2000年前后,张玉河认识了林科院的黄教授。当时国家正实施防风治沙树种更新计划,黄教授就动员张玉河试一试。

  能为拉动家乡经济发展做贡献,何乐而不为?带着几年打拼的积蓄,他回到家乡搞起了林业。

  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张玉河建成一座高效果木种苗场。他先后购回了梨枣、金丝枣、骏枣、大雪枣等新优品种枣树苗和3.6万株中林2000新品种杨树苗,并有少量银杏和柿子树苗,进行试种。为确保树种能顺利成活,他聘请了农技专家进行全程跟踪服务,保证苗木生长的肥料、水分供应,杜绝病虫害的发生。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张玉河的种苗场已是绿油油一片,不但枣树开了花,杨树长了叶,银杏和柿子树也吐了新芽。他还在林间套种了西瓜、香瓜及花木等。推广挂果早、产量高、效益好的枣树,进入盛果期效益将是苹果的3至5倍。他还把种植中林2000新品种杨树等种植技术做了试验记录,为发展更多的种苗提供技术服务。

  然而,张玉河对古建筑始终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2005年,他返回北京。但世事变迁,五年间古建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切都要重新开始。

  一切都难不倒张玉河,2008年,借着北京奥运会古城改造的气息,他创办了北京华艺园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事业开始蒸蒸日上。四处奔波忙

  9月28日,由于赴外地指导施工刚刚返回,张玉河的办公桌上落了薄薄的一层灰尘。

  张玉河的公司位于顺义区一处办公楼后院,屋内布置简单,但每一件陈设都和主人从事的古建行业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墙上挂着一件流云泥塑,是从民间收集到的,据说来自于一处废弃的古庙。一件黄马褂,上面雕龙绣凤。屋里摆着五把太师椅,多件砖雕、青瓦,这些大多是古董,明清的甚至更早的都有。这些东西张玉河从小就喜欢,现在没事的时候总爱拿起研究琢磨。他喜欢这些东西,但并不收藏,研究完之后就转手或送人了。张玉河说,他当年还收集到一个由整块檀木雕制的枕头,据说是清末一个宫女从皇宫中带出的,非常精美的一件好东西,后来张玉河也把它转手了。

  近年来,张玉河先后承接旅游风景区、寺庙殿宇、道观及文物古迹修缮等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奉献了大量优秀作品,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1993年组织修缮了我国北方最大的寺庙园林红螺寺。1995年修建涿州影视基地、顺义杨镇地标性建筑、中华民族园九寨沟景观等工程。2010年,公司历时2年修建了北京白云观道教协会学院。2010年,他承接了故宫太和殿的部分修缮工作,完成了“金龙合玺”彩绘修复。这几年还完成了滦县风水塔的油饰工程、青岛柏旺源仿古殿面工程、玉徽园古典内装工程以及宣化辽墓修缮、宣化博物馆建设等工程,足迹遍及烟台、青岛、北海、大连等数十个城市。

  2011年,张玉河整合诚艺古建公司、华艺园装饰工程公司以及砖瓦供应厂和木材雕刻厂,组建了北京艺园古建公司,成为一个集古建砖瓦生产、古建筑设计、施工、构件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有员工上百人,年产值数千万元。

  这些年,公司业务开始向全国扩展,但他一直挂念着家乡,曾多次组织古建筑专家对家乡开阳古堡进行考察,并积极寻找合作单位对其进行修缮保护。

[!--empirenews.page--]

  情系四合院

  这些年来,经张玉河的手修缮的老四合院和新建的仿古四合院数都数不过来,他对四合院的研究也更加全面深入。

  “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四’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四合院建筑之雅致,结构之巧,数量之众多,当推北京为最。北京的四合院,大大小小,星罗棋布,或处于繁华街面,或处于幽静深巷之中;大则占地几亩,小则不过数丈;或独家独户,或数户、十几户合居,形成了一个符合人性心理、保持传统文化、邻里邻外关系融洽的居住环境。”提起四合院来,张玉河总有说不完的话。。

  张玉河介绍说,现在在高楼大厦林立的城市,人们对四合院的怀念更为强烈,在北京能住上一个四合院太奢侈了。一个普通四合院大约占地一亩,建设一个做工考究的仿古四合院,基建、砖雕木雕、内装修全下来,二十多人需耗时半年。在北京比较好的地段建设一个这样的四合院,得花费上亿元。如果在一个风景优美的交通便利的乡村开发四合院,造价要低得多,普通家庭就能接受。

  宣大高速神泉堡出口处即为汉代古城神泉堡,张玉河多次慕名前往考察。这里泉水清澈,绿树成荫,田园美景尽收眼底。让张玉河惊喜的是,村里的老窑洞都是砖砌的门楣,雕刻千变万化,极其精美。古城中大部分建筑已人去屋空,但十七、八个巨大的碾盘散布在院落、街角,依然可以推断出这里曾经人丁兴旺。

  “在北京或者在其他大城市,一个四合院的造价绝对是普通市民无力承受的。对于其中向往田园生活和具有怀古情节的城市居民来说,仿古四合院休闲度假村的诱惑力是巨大的。如果借助这些古旧的砖雕石磨和其他历史文化浓郁的东西,开发一处古色古香的休闲度假村,一定会吸引大批游客。”张玉河不由得喜欢上了这个美丽、古老而又神奇的地方,并开始谋划开发仿古四合院。

编辑:荆丽娟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