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宣示了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定决心。当前,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正在掀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

11月7日,正值二十四节气的立冬,朔风卷着雪花掠过张北县德胜村。当片片雪花给村里的光伏面板镀上银边时,村东头的张北聚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土豆窖里却暖意融融,工人们动作麻利地将一颗颗土豆装入包装袋。“今年我们400多个大棚能净赚200多万元。”公司负责人王宁的手机里存着刚核算完的账本,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在雪天里格外亮眼。
王宁是土生土长的德胜村人,今年31岁。2013年退伍返乡后,他便投身于土豆种植。2017年冬,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踏雪考察德胜村,在了解微型薯育种产业后,鼓励村民“小土豆也可以做出大产业”。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为村子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王宁更是将这份嘱托牢记在心。他不仅协助家中经营,更毅然创办科技公司,经过8年奋斗,王宁公司的生意一年比一年好。

王宁和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而如何让这好势头持续下去,绘就更大的发展新卷,成了这几天德胜村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讨论最多的话题。
户外,雪越下越大,700多平方米的德胜村全国脱贫攻坚研学基地建设工地上,工人们仍在冒雪施工;党员活动室里,暖意融融,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热烈讨论着如何将全会精神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
“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关键要在这个‘持续’上做文章!”谈及学习体会,老党员刘桂荣率先发言,“咱们这些年通过‘光伏+扶贫’模式,建成装机容量50兆瓦和500千瓦两座光伏电站,给村集体每年稳定增收60多万,村民也有了土地流转金、务工薪金、发电收益三重收入。家底是厚实了,但‘持续’二字提醒我们,这还不够,必须谋划得更长远些。”这番话引起了王宁的强烈共鸣:“刘姨这话我赞成!产业是防返贫的顶梁柱。咱们村以‘产业+基地+农户’模式,建成了300亩马铃薯微型薯育种园区和加工园区,建设育种大棚280个,通过引进新品种,运用脱毒技术和科学轮作,把产品卖到了全国16个省市,年产值超1200万元,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100余万元。咱们的‘金豆豆’闯出了大名堂,下一步要给它装上‘科技的翅膀’和‘品牌的芯片’,让‘御富德胜’成为市场上叫得响的金字招牌,真正成为富民强村的‘黄金产业’。”

“产业是根基、创新是方向。”村党支部副书记徐亚茹接过话头:“咱们的‘银窝窝’已经打下了好基础,依托区位优势建成40余栋民宿小院,今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旅游创收超百万。下一步的目标,是要从‘网红’走向‘长红’。关键就在融合,要借着研学基地的东风,把土豆加工、田园艺术变成深度体验项目,推动德胜村从旅游‘目的地’升级为‘农文旅教’融合的深度体验区。”
夜深了,雪还在下,但活动室里讨论却越发深入。一个个想法在交流中完善,一项项共识在碰撞中凝聚:要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成果,转化为德胜村的振兴实践;用实实在在的成效,回报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答好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答卷。 (韩文涛 杨舒帆)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