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9月15日—21日是第7个“9·15”中国减盐周,“9·15”的谐音就是“就要5”克,指减盐行动提倡成年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但是减盐并不意味着要减碘,减盐(减少钠摄入)与补碘,是维护身体健康的两大重点,二者看似矛盾,实则可通过科学方法兼顾。
一、补碘为何离不开盐?
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必需元素,缺碘会引发甲状腺肿大、影响儿童智力发育等问题。盐是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几乎所有人都会长期摄入,普及性高且覆盖人群广。食用碘盐是全球公认最经济有效的补碘方式,尤其对不常吃海产品的人群至关重要。
二、减盐为何必要?
高盐饮食易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加重肾脏负担。生活中一些加工食品(如火腿、酱料)、调味品(如酱油、鸡精)含有大量的“隐形盐”,居民实际摄入盐量远超推荐量,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减少盐的摄入,是预防慢性病的重要措施。
三、如何平衡两者?
选择“低钠碘盐”
部分低钠盐(如氯化钾替代部分氯化钠)仍含碘,在减钠的同时保留了补碘功能,所以居民可以选择含碘且低钠的食用盐。特殊人群(如甲状腺疾病患者)则需遵医嘱。
控制用盐总量
减少高盐食品摄入,无论是否为碘盐,均需定量使用(如用限盐勺),避免因“减盐”放松警惕或因“补碘”而过量用盐。
搭配含碘食物
海带、紫菜、海鱼等是天然的富碘食材,碘含量高且好吸收,可作为碘盐之外的补充,尤其适合高盐地区人群。海产品的烹饪方式以蒸煮最佳,应避免长时间高温油炸。
减盐并不意味着要放弃碘盐,而是应通过合理选择与用量,让“控钠”与“补碘”同步达标。国家通过定期监测人群盐摄入量和盐碘含量,根据所观察到的盐摄入量变化情况及时对盐碘含量进行必要的调整,确保人们按照推荐水平摄入适量的钠和碘。科学用盐,才能让“减盐”减出健康,“补碘”补出平衡。 (来自:河北疾控) 胡程利 整理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