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禀赋——北纬41°“冷凉基因” 孕育彩椒盛会根基
“崇礼的彩椒,咬一口清甜多汁,一股山泉水的清香留在唇齿间,妥妥的纯绿色天然无公害产品,让人吃了就忘不掉。”在大会崇礼彩椒品鉴区,来自北京的游客李女士和同伴一边品尝,一边忍不住点头称赞。这份独特口感的背后,是崇礼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
崇礼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过渡地带,海拔在800米至2100米,恰好处于北纬41°黄金农业带。来自东南的暖湿气流顺地势在这里抬升,与盛行西风带上的大气环流交汇,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和“小环境”。这里年均气温仅4.0℃,昼夜温差超15℃,夏季凉爽的气候不仅避开了高温对蔬菜生长的不利影响,更让彩椒有足够时间积累糖分和营养。“昼夜温差大,作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积累多、消耗少,这赋予了崇礼蔬菜糖分含量高、营养丰富、色泽艳丽的独特品质,也让崇礼成为华北地区优质冷凉蔬菜产区之一。”来自大会的“冷凉地区蔬菜大王”评选团队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专家向记者解释道。
不仅如此,崇礼森林覆盖率达71.5%,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高达1万个,是天然的“绿色氧吧”。纯净的山间水源、疏松透气的沙壤土质,与冷凉气候相互交融,为彩椒生长提供了绝佳环境,也让草莓、架豆、口感番茄等其他特色农产品都饱含山野的甘甜与健康。“我们的彩椒不用打太多农药,这里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一道天然屏障。”张家口崇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林介绍,公司种植的彩椒通过绿色食品认证,部分产品出口到台湾、日本、东南亚、俄罗斯等市场,年出口额21万美元,出口产品每斤价格比市场价高出15%。
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还让崇礼成为全国蔬菜市场的“夏秋季补给站”。每年7至9月,南方受高温干旱、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影响,蔬菜产量锐减,而崇礼的越夏彩椒正好批量上市,有效填补了市场空白。如今,崇礼已建成全国最大的越夏彩椒生产基地,彩椒种植面积达1.6万亩、年产量超7万吨,在全国夏季彩椒市场中占据重要份额。产品不仅供应京津沪粤,还出口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成为河北农业走向全国、拥抱世界的闪亮标杆。
科技加持——创新赋能“智慧种植” 点燃彩椒盛会引擎
“过去种彩椒,全凭经验,遇到极端天气就慌了神。现在有了智能设备,手机上就能看棚内温度、湿度,还能远程控制浇水施肥,省心多了!”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冷凉区设施蔬菜信息化管理技术示范基地、崇礼区万家乐蔬菜有限公司现代农业示范园,总经理袁进莲点开手机上的智慧农场数字化信息平台,棚内彩椒生长情况一目了然。这场“种植革命”的背后,是科技的强力赋能。
袁进莲种植彩椒已经18年,过去一直凭经验种植,种植规模一直难扩大。但最近几年,通过引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范凤翠团队的一项项新技术,万家乐每亩地比过去增收2万多元,种植规模翻了一倍。2021年万家乐蔬菜有限公司注册“奥椒”品牌。如今,在北京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万家乐供应的崇礼越夏彩椒占有很大市场优势。“我们真的吃到了农业科技创新的甜头儿,现在范老师他们有什么新技术,我们就先试用,争做崇礼智慧农业的领头羊。”袁进莲说。
2023年,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与崇礼区签订“院区科技合作协议”,共同组建8个技术团队,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家,以樱桃、草莓、设施蔬菜、露地蔬菜、西甜瓜、食用菌、道地中药材等产业为重点,助力崇礼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针对崇礼冷凉气候特点,团队创新集成推广“冷棚彩椒内置保温被防灾减灾提质增效技术、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智能管理技术、设施蔬菜物联网生产技术”等一批先进技术,显著提升了产业科技含量和综合效益。
在品种改良上,科研团队更是下足了功夫。通过多年选育,实现了彩椒品种国产化替代、本土化育苗、智能化生产,打破了国外品种垄断局面,经济效益翻番,还创造了46元/公斤的全国最高单价记录。“以前依赖进口种子,现在用国产种子,成本降了,产量和品质还不差。”崇礼区益农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建说。聚焦科技成果转化,2024年,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培育的草莓新品种“冀香”品种权落户崇礼莓好庄园,进一步推动当地特色种植升级。
目前,崇礼已建成万家乐、莓好2个省级创新驿站,江山宏药材、常裕林木、万铮农业、崇民农业4个区级创新驿站,与北京市农科院、河北农大等科研院所建立深度合作,充分集聚国家、省现代农业蔬菜创新团队专家力量。下一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还将与崇礼区签署新一轮科技合作协议,启动“北方冷凉蔬菜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谋划打造“南苗北育、北苗南育”国家级育苗产业集群,探索AI、大数据在农业中的应用,引领区域智慧农业发展,让冷凉蔬菜产业持续插上“智慧翅膀”。
品牌培育——“崇礼彩椒”金字招牌 擦亮彩椒盛会名片
“以前我们的彩椒,只能跟着大货车拉到市场上卖,现在有了‘崇礼彩椒’这个招牌,不仅价格高了,还不愁卖!”崇礼区益农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建的感慨,道出了崇礼冷凉蔬菜品牌培育的显著成效。
崇礼彩椒的品牌之路,始于一次次品质认可。2012年,在第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崇礼“崇河”牌绿色食品彩椒凭借优质外观和独特内在品质,被评选为“金奖”,首次在全国舞台崭露头角;2016年,在京津冀首届蔬菜产销对接大会上,“崇礼彩椒”从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十大地方特色蔬菜”;2022年1月14日,“崇礼彩椒”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获批,正式拥有“国字号”身份;今年9月,“崇礼彩椒”又入选“京津冀区域公用品牌 50强”,品牌影响力持续攀升。
除了区域公共品牌,崇礼还积极培育企业品牌,形成“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双轮驱动格局。目前,当地已有“崇河”“奥椒”“崇丰”“丰天”等10多个企业品牌,其中“崇河”牌商标被认定为河北省著名商标,绿色食品蔬菜认证面积达6730亩,产品涵盖彩椒、番茄、大白菜等优质特色蔬菜。
在本次大会的“冷凉地区蔬菜大王比赛”中,崇礼的蔬菜品种从全省7个地市30余个合作社、农业公司、园区等选送的十大品类蔬菜作物、近200个参赛品种中脱颖而出、大放异彩:崇礼区万家乐蔬菜有限公司获“黄彩椒大王”,崇礼区绿园蔬菜专业合作社获“红彩椒大王”,崇礼区益农蔬菜专业合作社包揽“水果椒大王”“西葫芦大王”两项荣誉,崇礼区莓好庄园获“草莓大王”,崇礼区图远蔬菜有限公司获“泡椒大王”,崇礼区绿丰种植专业合作社获“白菜大王”。这场“蔬菜大王”评选,不仅是对企业品质的认可,更展现了崇礼冷凉蔬菜产业的高质量。
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旗在颁奖致辞中介绍,“参赛选手代表了我省冷凉蔬菜最高种植水平”。
品牌价值的充分释放,离不开产业链的延伸赋能。崇礼在红旗营乡投资引进蔬菜净菜加工生产线,实现蔬菜采后清洗、分级、预冷、包装等商品化处理,大幅增加产品附加值;同时建成45家集交易、贮存、保鲜和食宿为一体的蔬菜产地交易市场,冷藏保鲜面积达16500平方米,有效延长产品货架期。销售渠道上,崇礼区万家乐蔬菜有限公司和亿方达智汇农业有限公司在北京新发地特菜市场设立档口,销售季节长期驻场销售,实现“地头—市场”直供,让“崇礼彩椒”走进更多消费者家庭。
政府扶持——全链条“保驾护航” 筑牢彩椒盛会保障
“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我们不可能把彩椒产业做到这么大。”张家口崇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林回忆,2008年公司刚成立时,资金、技术、销路都成问题,是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让企业逐步走上正轨。
规划引领是产业发展的“指南针”。崇礼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设施蔬菜产业,先后制定下发《崇礼县加快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多个规范性文件,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在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中,以崇礼彩椒为主的设施蔬菜被列为“崇礼区清水河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的主导产业,在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进行全面布局,如今已形成石嘴子、红旗营、西湾子3个千亩以上设施蔬菜种植区和清狮白、石窑子、驿马图3个千亩以上露地蔬菜种植区,为产业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
主体培育是产业壮大的“主力军”。崇礼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目前全区有设施农业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以上,农民经纪人300多人,他们活跃在种苗订购、农资销售、市场对接、产品运销等各个环节,成为设施蔬菜优势产区健康稳定发展的保障。以崇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例,公司不仅建成集育种育苗、蔬菜生产、冷链仓储、包装加工、经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拥有蔬菜进出口经营权,还与当地176户脱贫户建立利益联结共同体,通过订单种植、统一管理,带动2024年脱贫户人均蔬菜种植收入达16734元,基地每年提供106个就业岗位(其中脱贫户86个),带动村民务工增收265万元。
科技服务与风险保障是产业发展的“定心丸”。崇礼结合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实际,与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合作编写《彩椒棚室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和《绿色食品彩椒棚室越夏栽培技术规程》张家口市地方标准,规范种植流程。2018年以来,持续推行特色农业自然灾害损失保险、价格收益保险,截至目前,《特色农业自然灾害损失保险》已为15767个农户提供18327.64万元农业自然灾害风险保障;因各类灾害导致农业受灾面积2.15万亩,赔付金额1921.88万元,4907人次受益,且全部赔付到位,让种植户安心发展生产。
本次大会更是政府搭建合作平台的生动实践。大会现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惠农金融产品对接,中国建设银行张家口分行、中国银行张家口分行、中国农业银行崇礼支行还与崇礼区农业农村局签订战略协议,为冷凉蔬菜产业提供专项信贷支持,解决农业企业、种植户融资难问题。同时,大会邀请国家大宗蔬菜产业体系专家、京津冀科研院校及种业企业代表,张家口、承德等冷凉蔬菜主产区政府、主管部门及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150余人参加,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北京农科院等20余家科研院所参展,成功搭建“产学研用+金融”多元合作桥梁,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从自然禀赋的“先天优势”,到科技加持的“后天努力”,再到品牌培育的“价值提升”和政府扶持的“保驾护航”,崇礼冷凉蔬菜产业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这场彩椒盛会,不仅是一次成果展示,更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崇礼将加快蔬菜产业数字工厂化项目建设,集成智慧农业系统、苗情监测、智能温室等技术,打造500亩智慧农业示范区,同时依托冬奥场馆遗产和草原天路风光,发展观光农业、农事体验,推动“农田变景区、农品变礼品”,努力将崇礼打造成为全国冷凉蔬菜产业科技创新高地、数字农业示范高地、品牌农业引领高地,让“凉资源”结出更多“致富果”,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动力。(邵俊琴 侯鸿儒 周大伟 武殿森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