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血糖监测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家中开展的血糖检测,用于了解血糖的控制水平和波动情况。这是调整血糖达标的重要措施,也是减少低血糖风险的重要手段。血糖监测是否只能采用空腹血糖,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高春斌提醒,血糖监测,根据血糖情况,方法各有不同。
血糖情况不同,监测方法各异
方法1:空腹血糖
未进任何饮食至少8小时,多指晨起空腹的血糖。午餐前和晚餐前的血糖不属于空腹血糖,除非确保测血糖前既没吃饭也没喝水长达8小时以上。
方法2:餐后2小时血糖
从吃第一口饭算起,2小时的血糖。适用于注射餐时胰岛素的患者和采用饮食控制和运动控制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前血糖已获良好控制但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仍不能达标者,也可通过检测餐后血糖来指导对餐后高血糖的治疗。
方法3:餐前血糖
餐前半小时左右的血糖。适用于注射基础胰岛素、餐时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的患者。当血糖水平很高时,应首先关注空腹血糖。在其他降血糖治疗出现低血糖风险时(使用促胰岛素分泌剂治疗且血糖控制良好者),也应测定餐前血糖。
方法4:睡前血糖
晚上睡觉前9~10点钟的血糖。适用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特别是晚餐前注射胰岛素的患者,以保证睡眠安全。
方法5:夜间血糖
凌晨3点钟的血糖。用于了解有无夜间低血糖,特别是在出现了不可解释的清晨空腹高血糖时,应监测夜间血糖。
方法6:随机血糖
不考虑进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所测的血糖,不能用来诊断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异常。出现低血糖症状或怀疑低血糖时或剧烈运动前后,应监测随机血糖。错过监测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测随机血糖也能为患者的血糖情况提供参考。
血糖监测方案也因人而异
患者的病情、治疗目标和治疗方案不同,血糖监测方案也不同。
方案1:因血糖控制非常差或病情危重而住院治疗的患者
应每天监测4~7次血糖或根据治疗的需要来监测血糖,直到血糖控制理想。
方案2:使用口服降血糖药的患者
可每周监测2~4次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或在就诊前1周内连续监测3天,每天早上7点钟监测血糖。
方案3: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控制糖尿病的患者
可根据需要有目的地通过血糖监测了解饮食控制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从而调整饮食和运动方案。未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监测频率可相对减少,如每周1天,监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方案4: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
可根据胰岛素治疗方案进行相应的血糖监测。
●使用基础胰岛素的患者应监测空腹血糖,根据空腹血糖调整睡前胰岛素的使用剂量;其余同使用口服降血糖药的患者。
●使用预混胰岛素的患者应监测空腹血糖和晚餐前血糖,根据空腹血糖调整晚餐前胰岛素的使用剂量,并根据晚餐前血糖调整早餐前胰岛素的使用剂量。
●使用餐时胰岛素的患者应监测餐后血糖或餐前血糖,并根据餐后血糖和下一餐前血糖调整上一餐前胰岛素的使用剂量。(王利军 屈海洋)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