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在超市里面对琳琅满目的酒类感到困惑:葡萄酒、黄酒、果酒、啤酒……它们都是什么酒?又是如何保障我们饮用安全的?现在,我们就来聊聊一个你可能不太熟悉,但却关乎酒类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发酵酒及其配制酒》(GB 2758-2012)。
一、什么是发酵酒?不只是“酿”那么简单
发酵酒,经发酵或部分发酵,通过酵母菌将糖类转化为酒精而制成的饮料酒。原料可以是谷物、水果、乳类等。根据GB 2758的定义,发酵酒包括:葡萄酒,黄酒,果酒(如苹果酒、梨酒),蜂蜜酒,啤酒及麦芽饮料,其他充气型发酵酒。
二、配制酒又是什么?是“混搭”还是“改造”?
除了纯发酵酒,还有发酵酒的配制酒。这类酒是以发酵酒为酒基,加入可食用的辅料或食品添加剂,进行调配、混合或加工,改变了原有酒基风格的饮料酒。比如,市面上常见的某些果味啤酒、甜味黄酒,往往就是发酵酒的配制酒。它们通过加入果汁、香料、甜味剂、色素等,使口感更丰富、外观更诱人。
三、添加剂能不能加?关键在于“合规”
很多人会担心酒里会不会加入不该加的东西?其实,发酵酒及其配制酒都可以使用食品添加剂,但前提是必须严格遵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的规定。
例如:黄酒中允许加入焦糖色(一种常见的着色剂),果酒中可能含有苯甲酸钠(防腐剂),配制酒中使用的添加剂种类相对较多,但每种都有明确的使用范围和限量。简单说就是:不是不能加,而是不能乱加。
四、为何啤酒要特别关注甲醛限量?
在GB 2758中,唯一被单独列出甲醛限量的酒类是啤酒。这背后有一段行业历史:过去,为了延长啤酒的保质期和改善澄清效果,一些厂家在糖化过程中添加甲醛。甲醛能与麦芽中的成分反应,帮助沉淀杂质。但由于甲醛本身对人体有害,目前大中型啤酒企业已基本淘汰这种做法,转而采用更安全的替代技术。因此,标准中对甲醛设定限量,是为了防止历史工艺残留,保障消费者健康。
五、真菌毒素、污染物限量:安全底线不能松
虽然GB 2758本身没有对所有真菌毒素设定限量,但它明确指出:原料必须符合相关标准。例如:用谷物酿造的黄酒,其原料需符合黄曲霉毒素B1的限量要求(见GB 2761)。葡萄酒中可能涉及的展青霉素、赭曲霉毒素A也有严格限量这意味着,发酵酒的安全不仅看成品,还要追溯到原料来源。
六、为何有些酒可以不标保质期?
你可能注意到,很多葡萄酒、黄酒没有标注保质期。这并不是“三无产品”,而是国家标准允许的。根据GB 2758,酒精度≥10%vol的发酵酒及其配制酒可以免除标示保质期。这是因为高酒精度本身就具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作用,在储存得当的情况下,这类酒反而可能“越陈越香”。
七、标准背后,是对消费者健康的守护
GB 2758-2012看似只是一份技术文件,但它背后承载的是对消费者健康、行业规范和市场秩序的全面保障。从原料选择、添加剂使用,到污染物控制、标签标识,每一项规定的背后,都有科学依据和风险评估支撑。下次举杯时,不妨想一想:这杯发酵酒,不只是味觉的享受,更是标准与科学共同守护的成果。 胡程利 李菁 整理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