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疗健康 > 健康生活

警惕餐桌上的“潜伏者”

2025-08-12 10:06:31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有过类似经历,看似新鲜的饭菜,吃完后却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而这背后的“罪魁祸首”之一很可能就是蜡样芽孢杆菌。很多人对它并不熟悉,经常在不经意间“中招”,它就像餐桌上的“潜伏者”,悄无声息地威胁着我们的健康。

  ●认识蜡样芽孢杆菌:从“不死芽孢”到致命毒素

  1、基本特性

  环境适应力强。这种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水以及淀粉制品等食品中,生命力顽强,能形成芽孢结构。芽孢就像是它的“防护铠甲”,当外部环境不适合生长时,就会变为芽孢,可耐受100℃高温30分钟,常规烹饪无法彻底杀死。当食品在适宜该菌生长的环境下保存时,芽孢又会重新“复活”,进而大量繁殖,成为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的罪魁祸首,每年因它导致的病例不在少数。

  具有双重毒素机制。呕吐型毒素:耐高温,126℃加热90分钟仍难破坏,常见于剩饭、炒饭等淀粉类食物,潜伏期短,进食0.5-5小时发病,以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腹泻型毒素:不耐热,56℃加热5分钟可灭活,多在污染肉类、乳制品时产生,潜伏期为8-16小时,以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

  2、高风险场景

  夏秋季高发:6—10月高温高湿环境下,细菌繁殖速度可提升10倍以上。

  厨房食品处置不当:凉拌菜室温放置超1小时、剩饭冷藏后未彻底加热、自制发酵豆制品(如豆豉、腐乳)加工过程卫生不达标等。

  ●这些食物受污染风险最大

  1、淀粉类“重灾区”

  剩饭、炒饭:室温存放超1.5小时,毒素快速累积,即使回锅加热也无法彻底消除。

  凉面、米粉:摊贩提前备餐、储存不当,使食品受到污染,成为夏季中毒的高发诱因。

  2、乳类与发酵食品

  乳及乳制品:此类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检出率较高,主要与乳品原料及生产环境、工艺和储存条件等因素存在密切联系。

  豆豉、腐乳:市售发酵豆制品检出的蜡样芽孢杆菌,加工环节杀菌不彻底是主因。

  提示:蜡样芽孢杆菌“隐蔽性”强,被污染食物可能无腐败异味,仅凭外观难以判断是否受到污染。

  ●感染症状:从轻微表现到多器官衰竭

  1、轻症表现

  呕吐型:恶心、呕吐、腹痛,病程不超过24小时。

  腹泻型:腹部绞痛、腹泻,持续16-36小时。

  2、重症威胁

  毒素可攻击肝脏、脑组织,引发代谢性酸中毒、败血症。婴幼儿、孕妇、免疫力低下者更易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

  ●家庭防御指南:4招阻断“毒从口入”

  1、烹饪与储存黄金法则

  夏季高温环境熟食室温放置尽量勿超1小时,2小时内要4℃冷藏,生熟分装。剩食需70℃以上加热至少3分钟,淀粉类食物优先当日食用。

  2、厨房卫生升级

  砧板、刀具、容器应生熟分开,勤洗消毒,避免交叉污染。冰箱应每月整理清洁并消毒,重点关注密封条、隔板缝隙等。

  3、特殊人群防护

  孕妇、老人、儿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应特殊防护,凉拌菜现做现吃,热菜应彻底加热。

  4、急救与治疗

  轻症处理:应对症治疗,口服补液盐防脱水。

  重症信号:持续呕吐/腹泻超12小时、意识模糊、尿量减少,立即就医,谨遵医嘱。(河北疾控)

编辑:李雅雯

责编:王卫

审核:闫振寰


编辑:李雅雯
责编:王卫
审核:闫振寰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