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已全面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近日,北方出现大范围降雨天气,部分地区出现了暴雨。暴雨洪水过后,千万别大意。山区泥石流、滑坡等仍高发,暴雨洪水可能携带病菌、化学污染物,加大疾病传播的风险。只有做好充分准备,积极防范、逐项排查,才能最大限度降低次生灾害风险,真正安全、放心地迎接新生活。
次生灾害防范要点
——警惕滞后性威胁
暴雨天气可能导致坍塌、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崩塌等次生灾害,此类次生灾害具有延后性,容易造成更为严重的伤亡情况。
【划重点】
撤离预警区 第一时间跑
【怎么做】
◆及时关注气象预报,避免进入预警区域,橙色以上预警需紧急撤离。
◆遇到泥石流、滑坡、崩塌时,务必第一时间逃跑:
>泥石流来时高处跑;
>滑坡来时两边跑;
>崩塌来时躲开跑;
卫生健康防护清单
——饮水安全:严防“病从口入”
【划重点】
只喝安全水 警惕“污染包装水”
【怎么做】
◆首选瓶装水、桶装水或烧开的自来水。
◆自来水需煮沸1分钟以上再饮用。
◆如果无法将水煮沸,可采用家用漂白剂对水进行消毒。
◆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山泉水、河水、湖水、井水等各类生水。
◆被洪水浸泡的瓶装水、饮料,即使未开封也勿饮用(可能渗入污水,污染物也可能附着在瓶盖和瓶口的螺纹处)。
食品安全:杜绝污染入口
【划重点】
及时丢弃 煮熟煮透 严格消毒
【怎么做】
◆及时清理
>所有接触过洪水的食品;
>所有存放在冰箱或冰柜中、但洪水曾淹没过其表面的食品异味、变色、发霉或质地异常的食品;
◆切勿食用
>任何生食(包括蔬菜等所有食物都应煮熟煮透后再食用);
>洪水后死亡的家禽或者鱼虾(需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切忌乱扔);
>从洪水里捞上来的活鱼活虾(可能携带病菌或受到污染);
◆可消毒食材这样做
>未开封真空包装食品:酒精擦拭外包装;
>瓜果蔬菜:用1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10分钟→流水冲洗30秒;
◆对餐具等进行彻底清洁和严格消毒
>煮沸消毒:将物品完全浸没在水中,煮沸至少1分钟;
>化学消毒:采用家用消毒剂,根据使用说明对物品进行消毒;
>对于一些无法彻底清洁消毒的物品,如婴儿奶瓶的奶嘴、吸管杯等,直接丢弃;
个人防护:避免接触污染
【划重点】
污水绝不接触皮肤 伤口防水包裹
【怎么做】
◆避免接触感染
>饭前便后、接触垃圾或动物尸体后,用肥皂+流动水洗手;
>绝对不可用洪水洗手、洗脸、洗涤物品;
>避免手脚长期泡污水;
>若需涉水,穿胶靴胶手套,事后彻底清洁;
◆及时处置伤口
>用防水材料包裹伤口,避免接触洪水;
>若伤口接触污水,立即用清洁水+肥皂冲洗;
>红肿、流脓速就医,评估破伤风风险;
◆紧急就医信号
>发热、呕吐、腹泻、皮疹;
>皮肤溃烂、持续腹痛;
防蚊防虫:阻断传染病源
【划重点】
垃圾污物清除 灭蚊蝇鼠
【怎么做】
◆洪水之后不要去游泳,减少感染机会;
◆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开展灭蚊蝇鼠工作;
◆住所安装纱窗防蚊帐等,涂抹防蚊剂;
◆尽量清除住所周围的污水,清除垃圾污物;
◆室外穿长衣裤,暴露在外的皮肤涂抹防蚊剂;
◆野外劳动时要扎紧裤腿、袖口,防止虫类叮咬;
预防这4类洪水过后高发的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
>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伤寒和甲型肝炎等;
>防止“病从口入”,不饮用不洁的水源,不食用受污染或变质的食物
◆蚊媒传染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和疟疾等;
>注意防范蚊虫叮咬,及时翻盆倒罐清理积水;
◆皮肤病
>湿疹、脚足癣乃至丹毒等皮肤炎症;
>皮肤不要长时间在水中浸泡,有糖尿病病史的人更要及时脱离污水环境,擦干皮肤,预防真菌和细菌感染;
◆自然疫源性疾病
>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和血吸虫病等;
>其病原体来自老鼠等野生动物以及牛、猪等家畜携带的细菌;
重返家园安全指南
【划重点】
断电验房 居家消毒
【怎么做】
◆房屋安全排查
>断电后检查地基、墙体裂缝,确保房屋牢固性;
>不进入淹水地下室(触电风险高);
◆用电安全检查
>断电后对屋内用电设施逐一仔细检查;
>如果屋内电线、插座、电器等被水淹过或严重受潮,不要急于用电,须晾晒几天,必要时请专业人员重新布线和检测维修;
◆环境彻底消杀
>墙面/地面:清污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30分钟后清水冲洗;
>衣物:耐热衣物煮沸15分钟,其他肥皂搓洗后暴晒4小时;
◆心理调适
>保证睡眠规律,接纳焦虑情绪;
>若失眠、绝望感持续,寻求专业心理援助;
(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网、国家应急广播、齐鲁壹点)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