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表示暑气尚未极致,此时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虽然还未达到极热的程度,但此时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已经到来。以下是小暑节气养生要点。
小暑防寒
暑天给人的感觉首先就是热,热则容易贪凉,古代的双暑时节,由于农人们都在户外劳动,最易伤暑;而目前人们多是在空调的环境下,中暑的病人少了,但夏季受外寒的人增多了。《黄帝内经》说“暑则皮肤缓而腠理开”,就是说天热的时候人体汗孔开张,最容易受到寒气的侵袭。所以空调下工作的人群,一定要着装适宜,避免空调直吹,室内要外搭披肩。
宁心少动
暑天一热,容易上火,火大则烦,容易发无名火,此时应避免情绪波动,不要大喜大怒,保持情绪稳定,俗话说“心静自然凉”。暑天最易汗出,“汗为心之液”,多汗不仅易伤心气,还会导致阴液亏虚,而阴虚者阴不敛阳,容易出现上火、烦躁不安、失眠等症状。所以,夏季不宜做剧烈运动。可选择低强度运动, 如太极拳、散步。同时注意补阴生津,方能宁心安神。另外夏季易于乏力,最好能在11—13 点之间睡个午觉,有利于补充精神、恢复体力,午睡时间以30分钟为宜,不宜过长。由于气温高,湿度大,天气闷热,患有心脏病的人群要避免熬夜。
固护脾胃
天热大多数人的食欲会受到影响,食欲不振。此时人体阳气外浮,脾胃阳气变弱,也是胃肠病高发期。清暑热可选择偏寒凉的食材,如绿豆、黄瓜等,或荷叶、莲子等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冰镇过后的饮料、冰激凌、西瓜最好少吃或不吃,因为会损伤脾胃的阳气,甚至会导致腹痛、腹泻。
内外防湿
入伏以后,雷雨天气也越来越多了,暑湿并存,容易感受湿邪。民间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由于气温高、湿度大,露天的木料椅凳含水分较多,虽然表面看似干燥,但会向外散发潮湿之气,甚至诱发痔疮和关节疾病。人与天地相应,此时脾胃虚弱,热气盛,平时湿气大的人,容易湿热困脾,出现脘腹胀满、头昏腹泻等,可食用薏米、芦根、山药以健脾清热利湿。 戈彩鹏 整理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