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不仅影响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高度近视更可能引发视网膜脱落、青光眼等致盲性眼病。”市青少年眼病防治中心主任、市第四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主任医师张剑飞提示:近视防控是一场需要家庭、学校、医疗机构共同参与的持久战,家长需树立“早监测、早预警、早干预”意识,只有科学应对、积极干预,才有能力守护孩子的清晰视界。他进一步强调,日常生活中记住这6个习惯,能够最大限度帮助孩子远离近视。
习惯一:读写姿势切记“三个一”
眼睛距书本一尺(33cm)、胸距桌沿一拳、指尖距笔尖一寸(3cm)。”市青少年眼病防治中心主任、市第四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主任医师张剑飞提醒说,正确握笔是近视防控的基础,要避免握笔过短和姿势不当导致视线遮挡“趴桌歪头”姿势。在此提醒,一寸、一拳、一尺,三个动作是互相关联的,仅仅强调一尺的读写距离是不完善的。
习惯二:户外活动“2小时法则”
自然光照刺激视网膜分泌多巴胺,户外活动减少近距离用眼负担,可以抑制眼轴增长。建议每天累计明亮光线下户外活动2小时,课间走出教室远眺绿色植物。尤其对于还没有近视的孩子来说,户外活动是最有效的近视防控手段。
习惯三:照明环境优化
读写时采用双光源(顶灯+台灯),用台灯的同时室内照明灯也要打开。选择色温4000K、照度500Lux以上的全光谱护眼灯,避免频闪和眩光。
习惯四:饮食营养均衡
增加深色蔬菜(菠菜、蓝莓)、深海鱼类(富含DHA)、坚果类摄入,补充叶黄素、维生素A等护眼营养素。
习惯五:睡眠时间保障
小学生每天睡足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黑暗环境有助于褪黑素分泌,抑制眼轴异常增长。
习惯六:减少屏幕使用
0—3岁的婴幼儿,视觉系统发育初期,远视储备尚未稳定,易受蓝光和近距离用眼影响,应尽量避免使电子产品。
3—6岁的学龄前儿童,视力逐步成熟,但调节能力较弱,自控力差,易形成不良用眼习惯。非必要不使用电子产品,每日总时长≤30分钟,分次使用(每次≤15分钟)。如果有使用网课的需求,优先用大屏(距离3米以上),投影仪>电视>电脑>平板,手机仅限通话。
6—12岁学龄儿童,分低年级和高年级。低年级课业压力初现,需兼顾学习与视力保护。建议单次使用电子产品≤20分钟,间隔休息10分钟,可远眺或闭眼休息。高年级,学业任务增加,自主用眼需求上升。建议使用电子产品连续用眼≤30分钟,每日总时长≤1.5小时。
13—18岁青少年,电子产品自控能力不足,处于近视高发期。建议网课优先用电脑(屏幕≥50cm距离),每30分钟休息5分钟;每日娱乐屏幕时间≤1小时,避免睡前昏暗环境刷手机。 胡程利 刘璐璐 整理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