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发热时突然双眼上翻、四肢抽动、意识丧失……这惊心动魄的几分钟,往往是父母育儿路上最恐惧的时刻。热性惊厥是婴幼儿期最常见惊厥原因,虽大多预后良好,但正确识别、科学应对至关重要。作为儿科医生,我将为您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热性惊厥,一般发生在3个月至5岁儿童,与发热(通常体温≥38°C)相关,排除颅内感染(如脑膜炎、脑炎)或其他明确病因(如电解质乱、癫痫史、中毒等)的惊厥发作。高发年龄12-18个月为高峰,5岁后罕见。发生率约2%-5%的儿童会经历至少一次热性惊厥,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神经系统急症之一。
热性惊厥并非我们传统认知的“烧坏脑子”,其绝大多数是良性的、自限性的过程,不会直接损伤大脑或导致智力低下。与癫痫不同,其本质是发育中的大脑对体温骤升的过度反应,但复杂型热性惊厥是日后发生癫痫的危险因素之一。该病同时还有一定的家族倾向。
见到孩子突发热性惊厥,很多家长会手忙脚乱,这样是不可取的。此时家长如何尽量牢记以下步骤:
1、保持冷静。您的镇定是孩子最大的保障。记住:绝大多数发作会在1-2分钟内自行停止。
2、确保安全。平放侧卧:将孩子轻柔放置在安全、平坦的地方(如地板、大床中央),侧卧(这利于口水或呕吐物流出,防止窒息)。移除危险物:移开周围尖锐、坚硬物品。松开衣物:解开领口、腰带等过紧束缚。保护头部:可在头下垫柔软物品,避免碰撞。
3、计时。立即开始计时!准确记录发作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至关重要(用手机秒表最好)。持续≥5分钟需启动急救。
4、观察记录。在保证安全前提下,观察肢体抽动形式(全身?一侧?)、眼球位置、面色(青紫?)、有无口吐白沫或大小便失禁。如条件允许,用手机录像(优先保证安全),这对医生判断发作类型非常有价值。
期间下述行为千万不要做:禁止强行按压、束缚孩子肢体:可能导致骨折或肌肉拉伤。禁止往嘴里塞任何东西(手指、勺子、毛巾等):可能损伤牙齿、牙龈或引发呕吐窒息。孩子不会咬断自己舌头!禁止掐人中、虎口:无效且可能造成皮肤损伤。禁止强行喂水或药物:发作时意识不清,极易呛咳窒息。禁止试图通过“物理降温”中止发作:如冷水擦浴、冰敷等,不仅无效,冷刺激可能加重不适甚至延长发作。
发作结束后,继续保持侧卧位,直至孩子完全清醒。安抚孩子,给予安全感。评估意识状态、呼吸、肤色是否恢复正常。及时测量体温。
特别提醒,出现以下任何一条,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前往急诊:
1、首次发作:所有首次热性惊厥都需就医,以明确诊断和排除严重疾病(尤其是颅内感染)。
2、发作持续≥5分钟:属于惊厥持续状态,需紧急药物止惊。
3、复杂型热性惊厥特征:持续时间长(≥15分钟)、24小时内反复发作、局灶性发作、发作后异常神经体征。
4、发作停止后:孩子意识不清、持续昏睡、难以唤醒。呼吸异常困难、不规则或停止。面色持续青紫或苍白。持续呕吐、剧烈头痛、颈部僵硬。
5、发作由以下情况引起:严重外伤后发热并惊厥。已知有基础神经系统疾病或发育迟缓。疑似中毒。
6、年龄<6个月或>5岁出现的“热性惊厥”,需高度警惕其他病因。
就医时,医生会进行详细问诊、体格检查(重点是神经系统评估)和必要辅助检查(如血常规、电解质、必要时腰椎穿刺或脑电图)等,请家长积极配合,但也不必过度恐慌。掌握科学的应对方法,明确就医指征,理解其良性预后,便能以更从容、理性的态度守护孩子度过每一次发热。科学认知与冷静行动,是您给予孩子最有力的保护。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卢艳辉)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