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少年足部健康问题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其中扁平足与高弓足作为常见的足部畸形,正影响着不少孩子的生长发育。医学研究显示,我国青少年扁平足发生率在3.7%至8%之间,而高弓足虽相对少见,但其引发的运动障碍与健康隐患同样不容忽视。市第二医院足踝外科主治医师徐进宝,从事足踝专科工作10余年。本期,将就这两种足部畸形的成因、症状及干预手段进行全面解读,为家长和青少年提供专业指导。
扁平足成因复杂
正常的脚底本是自然的弓形结构,如同精巧的弹簧装置,在行走跑跳时起到关键的缓冲作用。但对于扁平足者而言,他们的脚底基本是平的,站立时内侧直接触地,足内侧纵弓低平或消失,不少人还会伴有后跟外翻、前足外展等畸形。值得注意的是,多数扁平足患者并无明显症状,只有少数会发展为“平足症”,出现足踝部疼痛等不适。
从流行病学来看,足弓形态通常在6到10岁发育成熟,3岁儿童扁平足发病率高达54%,到6岁时会降至24%。性别上,男孩发病率约52%,明显高于女孩的36%。体重因素更是关键,肥胖儿童发病率达62%,超重儿童为51%,正常体重儿童则为42%,体重与发病风险呈显著正相关。
徐进宝介绍,扁平足的成因较为复杂,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扁平足中,遗传因素占重要地位,父母患病可能遗传给孩子,附骨联合、副舟骨、先天性垂直距骨等骨骼发育异常也较为常见。后天性扁平足最常见的病因是胫后肌腱功能不全,这根肌腱就像桥梁的悬拉索,一旦出现炎症或退变,足弓就会逐步塌陷。此外,外伤、类风湿性关节炎、长期负重站立等,也可能导致后天足弓塌陷。从病理改变看,青少年中常见的是柔韧性扁平足,软组织虽松弛但有弹性,负重时扁平、去负荷后能恢复;而僵硬性扁平足多因先天性骨骼异常引起,手法难以矫正,且前者随年龄增长可能发展为后者。
扁平足典型症状与防治
徐进宝说,大部分扁平足患者无明显症状。有症状者可表现为足中部内侧疼痛,向脚踝及小腿内侧延伸,提踵(抬起脚后跟)、长时间站立或步行时加重,休息时减轻。患者还可表现为站立位足跟外翻、足内缘饱满、足纵弓低平或消失、舟骨结节向内侧突出,步态异常,如外八字步态等,患者鞋子后跟的内侧缘可因此而容易磨损。此外,患者足弓塌陷及疼痛的程度严重时,还可出现行走或运动能力下降。扁平足还伴有足踝关节肿胀,或伴有拇趾外翻、跟外翻或膝关节 X 型腿畸形等。
扁平足优先前往骨科就诊,有条件可至足踝门诊就诊;小儿患者可前往小儿骨科就诊。在基层医院也可选择外科或者全科医学科就诊。
扁平足有哪些相关检查呢?足印法,足部浸水或蘸印泥后站立于白纸上,测量足弓空白区宽度与足印最窄区比例。正常值为2:1,扁平足为1:1、1:2,重度扁平足则无空白区。X线平片,足部侧位 X 线片可很好的显示足弓的结构,测量足弓的角度改变。此外,亦可以发现关节情况。CT能够提供比 X 线平片更为清晰、细节更多的画面。CT 扫描能够清晰地显示骨性解剖,对鉴别骨性畸形,如垂直距骨、附骨联合等有较大帮助;同时,还能够明确骨关节炎或其他骨破坏的严重程度、累及范围。在怀疑扁平足由于软组织损伤或肌腱损伤引起时,可行磁共振成像或超声检查。
在干预方面,6到8岁以下的儿童,若足弓尚在发育阶段且无症状的柔软性扁平足,无需特殊治疗;若出现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穿戴矫形支具。成人无症状时无需特殊治疗,但要调整生活方式,避免剧烈或长时间运动;有症状者可通过穿戴支具缓解疼痛,少数保守治疗无效或畸形进展者需手术。手术方式包括软组织转移修复、骨性手术和距下关节制动术等。日常管理中,控制体重、选择带有较硬且稳定鞋帮和良好足弓支撑的鞋子、避免穿高跟鞋、适度运动后进行足底按摩等都很重要。
高足弓也需引起重视
“与扁平足相反,高弓足足弓异常增高,病因更为复杂,目前多认为与神经系统病变相关,如脊髓灰质炎、神经肌肉失衡等。”徐进宝说,高弓足也要引起重视。部分隐性高弓足患者症状轻微,表现为买不到合适的鞋子、跑步习惯性崴脚、体育能力弱等,但随病情进展会出现明显功能障碍。患者典型症状是足纵弓高度异常增高,这会导致后足与中足关节运动减少,走路时地面对足的冲击力无法得到缓冲,使人感到行走疲劳、负重时足部疼痛,足跟、前足掌内外侧等骨突部位压力增加形成痛性胼胝,跑跳等运动能力下降。畸形进一步发展,会出现跟骨内翻导致踝关节外侧不稳、反复扭伤,还可能有穿鞋困难等问题。
高弓足常伴随踝关节背伸无力,部分患者通过拇长伸肌腱代偿,产生拇趾仰趾畸形;若伴有马蹄畸形,跟腱挛缩会使行走时脚后跟不能着地,同时常伴有足部内收、内翻,加剧行走困难,足底外侧过度负重导致行走疼痛、足底胼胝甚至溃疡,足内在肌病变还会导致爪形趾畸形。
治疗上,许多高弓足畸形初期通过适当的非手术治疗,如缓慢牵拉维持足的活动度,重点进行外翻和背伸运动,定制合适鞋子增加足趾空间,使用矫形器等,可以稳定或减缓疾病进程。手术方面,青少年时期若畸形柔软可复,单纯软组织手术可避免后期截骨;成年后软组织挛缩、足部关节僵硬,需采用截骨手术或关节融合手术矫正。术后在医生或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佩戴足踝部支具也很关键。
对于两种足部畸形的预防和日常管理,加强足部肌肉强度锻炼是重要措施,如用脚趾拾取弹珠、踮起脚趾走路等,体重过重者要科学减肥以减轻足弓负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穿不合脚的鞋子,当出现疼痛症状时及时休息、减少活动。家长若发现孩子有走路姿势异常、频繁喊脚痛、穿鞋困难等情况,应及时带孩子到骨科或足踝门诊就诊。
徐进宝呼吁,青少年足部畸形的早期识别与干预至关重要,建议在幼儿园及中小学体检中增加足弓形态筛查项目,通过足印法、X线等简单检查初步评估足弓状况。足部是人体的“地基”,足弓畸形不仅影响当下的运动功能,更可能通过生物力学链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通过科学认知、规范治疗和日常健康管理,绝大多数足部畸形患者可获得良好预后,守护青少年足部健康,是对孩子成长和未来健康的重要投资。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