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饭是家家都会吃的常见主食,将吃不完的米饭,制作成炒饭,也是剩米饭的常见吃法。但如果剩米饭保存、食用方法不对,也可能会变身“致命杀手”。
去年10月,广东江门,50岁的陈先生(化名),将冷藏了几天的米饭做成炒饭食用后,不久便出现了腹痛、腹泻、呼吸困难等症状。被送至医院时,他已严重休克,心脏、肝肾等脏器功能开始衰竭,经ICU医务人员抢救,陈先生终于脱离生命危险。
经检查,陈先生罹患的是由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这种细菌多见于室温下长时间放置的米饭或炒饭中,因此,由其引发的急性中毒症状也被称为“炒饭综合征”。
“炒饭综合征”是什么?
蜡样芽孢杆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是一种能够产生芽孢的革兰阳性杆菌,由它产生的食物中毒,分为呕吐型、腹泻型。
1.呕吐型
蜡样芽孢杆菌产生的呕吐毒素,在淀粉类食物中容易产生,比如米饭、面条、土豆等,需要在126℃的高温下,加热90分钟才能去除。所以,案例中的陈先生(化名)将剩米饭炒制后,其含有的呕吐毒素并不能被有效去除,从而引发食物中毒。
呕吐型蜡样芽孢杆菌中毒,潜伏期为0.5~6小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还会影响人体免疫力,破坏肝脏细胞,甚至导致多脏器衰竭。
2.腹泻型:
蜡样芽孢杆菌产生的腹泻型肠毒素,45℃加热30分钟,56℃加热5分钟,可以去除毒素。
腹泻型蜡样芽孢杆菌中毒,潜伏期为2~36小时,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