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家口的塞北草原上,有一片被春风唤醒的“黄金牧场”——现代牧业塞北牧场,这里不仅藏着奶牛的幸福密码,还上演着一场“牛粪变黄金”的生态魔法。
现代牧业塞北牧场引入先进奶牛健康管理方法,项目从设计开始,就充分考虑了奶牛防疫,将生活管理区域与其他区域分开,同时进行封闭式管理,按照人、牛、料、粪各走各边的设计,严禁车辆及非生产养殖人员进入奶牛养殖区,严格按照国家对奶牛养殖环境的卫生标准进行运作,以保障奶牛群体的强健体魄。同时,全面实施以TMR全混合日粮为核心的奶牛日粮调控体系,改变饲料的适口性,提高饲料搅拌的均匀性,合理组合奶牛的日粮所需的各种饲料原料,增加奶牛的采食量,为牛奶产量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方面,现代牧业塞北牧场更是走在了行业前列。以“牛粪发酵——优质沼肥——粪肥还田——青贮种植”作为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的四大环节,现代牧业塞北牧场将牛粪等废弃物转化为优质沼肥,用于青贮饲料的施肥,还可用作蒸汽发电,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种养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这一举措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还为周边8万亩饲草基地提供了有机肥源,促进了饲草产业的绿色发展。
现代牧业生动实践也正是塞北管理区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的缩影,据了解,作为张家口市高效畜牧业示范区,塞北管理区全区牛存栏达6.3万头,兼有肉羊1.2万只。奶牛规模化养殖牧场8个,其中实际存栏达万头规模养殖场4个,3000头规模4个。全区日产生牲畜粪便2980吨。近年来,在省、市部门的指导下,在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塞北管理区积极破解区域小、养殖规模大壁垒,示范带动规模养殖高质量发展,在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上采取了有效措施,全区养殖场粪污处理设备配套率达100%,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5.6%。
在建设大型规模养殖场初期,暨研究粪污处理设施配套和处理工艺,做到养殖与粪污处理设施同时建设。现代牧业4个万头牧场均配套大型沼气工程,通过地下厌氧发酵、固液分离工艺,形成沼气、沼渣、沼液,实现了沼气供暖和发电,沼渣回填卧床、沼液还田的资源化利用模式,是全市新能源运行企业中唯一一家以粪污为原料的大型沼气工程单位,沼液还田覆盖区内及周边地区耕地和草场达20余万亩。同时塞北管理区其他4个规模牧场均配套固液分离、氧化塘等设施设备,2024年富源牧业、垦达畜牧两个养殖场分别投资410万元和427万元对粪污处理设施进行再次升级,可实现沼渣卧床回填和优质粪肥、优质农家肥制作销售。
(记者 宋锦丰 通讯员 刘宇)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